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扬红色传统文化,承担安财学子的光荣责任和使命,安徽财经大学“探源明韵”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围绕“我的家·故事”的主题于1月8日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的包公祠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公园访民意,包公精神传
1月8日,上午十点,在准备好采访问题和队旗以及相关资料后,实践队员们集体行动,在包公祠外面的公园随机采访当地居民,在公园的随机采访中,我们与三位市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包公持高度赞扬的态度,认为他是一位公正无私、廉洁奉公的典范。同时,受访者也强调了传承和弘扬包公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传承家风家训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共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应当以身作则,营造一个崇尚廉洁、尊重传统的社会氛围。在传承方式上,人们提出了许多有见地性的观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平台,使家风家训的传承更加多元化、更具时代感。在采访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家风家训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图为实践队员在包公园中进行随机访谈。安徽财经大学学生 高鹏 供图
深入包公祠,家训铭记心
在午后时分,队员们在稍作休整后齐聚于包公祠前。迈过包孝肃公祠牌坊,朝北而行,眼前即展现出一片宽敞的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一面朴素无华的照壁,其后便是庄重肃穆的山门。一踏入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的林木,仿佛是包公清廉自守的品格在守护着这片宁静祠堂的正中,矗立着一尊包公的塑像,神态威严而正直。左右两侧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位忠诚的侍卫。祠堂内的陈列通过实物、画像、文字和塑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包公的生平事迹。他不仅是一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官员,更是一位深谙孝道的儿子。他为了照顾父母,毅然放弃了仕途的发展,展现出高尚的品质。在长达26年的官宦生涯中,他升迁27次,弹劾了不下三十位大臣,始终铁面无私,一心为民。他的家训更是他一生的写照,以孝为先,廉洁刚正。
图为包公祠祠堂。安徽财经大学学生 高鹏 供图
在祠堂左侧,有一间蜡像馆。馆内生动展现了包公弹劾国丈张尧佐、怒铡驸马陈世美以及狸猫换太子等著名案件的场景。馆内还陈列着三口威严的铡刀,仿佛在述说着包公铁面无私的执法精神。
访廉泉之源,扬清风正气
走出蜡像馆,沿着竹林小径前行,便可见到那口著名的包公井,也被称为廉泉井。这口井有着神奇的传说,清官饮之甘甜可口,而贪官饮之则头痛难忍。井旁的清风阁,四周竹林环绕,竹林外的小亭子坐落在湖边,湖畔柳树依依,几只鸭子在湖中嬉戏。此景如画,让人感受到岁月的静好与和谐。
图为包公祠中的廉泉。安徽财经大学学生 高鹏 供图
据历史记载,包拯字希仁,,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有着“包青天”及“包公”之名,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他在家训中以“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死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来告诫子孙后代。包公以廉洁持家为家训,将其传承给子孙后代,并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家训不仅是对家庭的期望,更是对后世的启示。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应当继续发扬光大的。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意识到了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号召,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包公的廉洁精神,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探源明韵实践队队员们在包公祠前的合照。安徽财经大学学生 高鹏 供图
作者:唐慧婕、赵婉怡
报道员:唐慧婕
策划:高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