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周,一直参与高新区小学数学教研节的筹备工作,在李主任的指导下,我们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做实观议课的过程,聚焦一个主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在这个过程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对两所学校的现场课进行了现场观课,并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教师观课量表进行实践探索,在珠小听了夏雪老师的课后,我们第一次尝试聚焦观课量表进行议课,在大家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每一位老师都针对自己的观课量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下面的老师可能听不进去,这样会造成现场的分享和台下的听众信息脱节。于是我们立即调整方案,每个人只聚焦一个点来说,于是我们把观课组分为三个团队,观察教师的教,观察学生的学,观察教学瓶的一致性是否发生。调整好后,我们于第二周再次相聚高新金小听李汉宜老师的现场课,然后进行议课分析,第二次我没有设计观课量表,而是让大家聚焦自己的观课点进行选择性记录,每位老师只选一个点,每个小组讨论之后只选一到两个点进行重点分析,从而聚焦教学评一致性来进行回应。
通过这次研讨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那就是聚焦教师的提问和教师的及时介入这两个点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提问和教师介入实现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其次,我们从学生的参与度,如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学生的思维状态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发生;接着我们对学生课堂的学习进行现场后测,以后测题和课堂的练习相结合,检测学生是否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最后再借助于学生的现场采访来判断教学评是否实现了与目标的一致。
当我们这样分析之后,再次聚焦每个组的观测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不断精简优化,最后每个组聚焦一到两个点,用3到5分钟来完成自己的现场分享。但是这三至五分钟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精心的设计和大量的付出,如批阅后测题进行数据统计等,给予了我们团队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及时思考,修正优化,在合作与互助中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