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宁 谢芸芸
“治标为先,治本为要,标本兼治。”如果把个案的审理比作治标,那么凝聚着法律智慧和经验的司法建议便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治本“良药”。
今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两级法院(以下简称“宁波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业规范化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85条司法建议犹如一剂剂“良药”注入社会治理,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有力保障。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管某曾是宁波某外贸公司的销售员,负责公司长期客户S公司的外贸购销业务。在管某离职后,外贸公司与S公司的业务量严重下滑。经调查发现,管某在离职前就自立门户,与S公司有交易往来,且提供给S公司的产品和外贸公司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造成外贸公司经济损失高达577万余元。最终,管某因犯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400万元。
由于外贸企业“轻资产”运营和依赖销售人员等情况,外贸行业业务员“飞单”、高薪挖角、员工跳槽等成为外贸企业常见的现象,企业经济利益可能为此“受伤”。为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鄞州法院与区检察院共同向市对外经济贸易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送法检联合建议,建议协会指导外贸企业落实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引导外贸企业建立健全用人机制,推动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区)建设,搭建商业秘密保护政企交流平台,为优化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动能。
如何以优质法治环境聚集经济要素,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宁波法院给出了答案——善用司法建议“小切口”,让法治成为民营企业的“定心丸”。
近年来,宁波法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不断提升司法建议的能动性、精准性、规范性、实效性——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就破产管理人怠于履行涉税事务办理问题,向宁波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发送了司法建议,切实推动管理人高效、规范办理破产涉税事项,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针对宁波某商贸公司对商户销售假冒商品等侵权行为未尽到监督管理义务的问题,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发出司法建议,切实筑牢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屏障,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投保时,广告明明说是150万元的意外险,没想到最后只有30万元。”在一起互联网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开庭过程中,原告王某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委屈。
缩水近八成的理赔额度,引起了余姚市人民法院法官邵银银的注意。在依法判决保险公司支付150万元足额理赔款后,邵银银立即梳理了近三年进入法院诉讼的互联网保险纠纷案件,发现互联网保险涉诉案件均不同程度存在投保流程不规范、保险条款规避责任、宣传存在诱导或误导投保人等问题,最终导致消费者在保险理赔时遭遇“理赔难”。“低门槛营销,高门槛理赔”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普遍性问题。
为切实发挥保险的风险防范化解作用,余姚法院就如何规范保险合同条款、切实履行保险人说明和告知义务等向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并得到积极反馈。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秉持这一理念,近年来,宁波法院针对在审判实务过程中发现的行业共性、苗头性问题,在做到“抓末端,治已病”的同时,又努力实现“抓前端,治未病”。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就快递行业暴露出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向宁波市邮政局发出司法建议,要求加强对快递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监管。
慈溪市人民法院就纺织类小微企业在买卖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性问题,向当地轻纺行业协会提出司法建议,从源头预防化解纠纷。
海曙法院就论文代写乱象,向电商平台发送“清理服务提供方,打击学术舞弊”的司法建议。
今年以来,宁波法院共向行业监管部门、涉案行业单位发出司法建议42条,梳理行业普遍性问题82个,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100条,为行业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7月,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向该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发出加强典当行业监管力度的司法建议 供图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助力基层乡村振兴
“老吴,这些田可都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我们老百姓的饭碗呐,出租给别人搞非农建设是违法的。”面对出租人吴某对耕地“非农化”的不解,宁波市奉化区人民法院法官许驰秋耐心地解释道。
2020年4月,吴某将8亩空地出租给杨某用于堆放工程设备。次年5月,属地资规所责令吴某立即整改非法占用的4亩耕地,将耕地恢复原状。后吴某要求杨某搬离案涉场地,双方就腾退耕地引发的搬迁损失产生纠纷。奉化法院在依法审理后以司法裁判表明对乱占耕地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和立场。
为推进类案源头治理,奉化法院江口人民法庭向辖区资规局发出司法建议,联合排查出类似问题25宗。为确保司法建议落到实处,江口法庭多次就整治问题与相关行政机关沟通,并会同属地政府共同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最终,包括48.13亩耕地在内的101.66亩土地全部整改完成,充分彰显了人民法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司法保障作用。
如何激活司法建议服务社会治理的潜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法院智慧?宁波法院始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余姚法院梁弄人民法庭针对辖区特色产业、村集体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一案一建议”,助力党委政府、相关行业部门科学决策。
宁海县人民法院为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针对非法采矿问题,向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出司法建议,凝聚生态保护合力,以司法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宁波法院将不断加强司法建议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善用、活用司法建议这一柔性制度,切实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做好推动社会治理“大文章”。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17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27期
编辑/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