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到儿子家住1个月,立马逃离,70岁老人:儿子无心断了我的养老梦
2021-04-19 23:44  浏览:37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导语:有些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好比养儿防老这个传统观念,都希望“老有所养”。尽管现在我们的养老方式有很多,但在老人的心里,还是盼着晚年能跟儿女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也许他们觉得,那就是老来时的幸福和归宿。绝大多数的时候,想法固然美好,现实却让人接受不了。儿女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有自己的工作和顾虑,老人没办法体会儿女的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儿女缺乏交流,关系堪比“陌生人”。不得不说的是,以前的养儿防老,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奢望和美好幻想,终不能成为现实。讲述人:70岁的余大爷余大爷今年70岁了,一直在农村生活,没去过大城市。但余大爷和别的农村人不同,他只生了一个儿子,把所有的爱和呵护,都给了唯一的儿子,盼着儿子能出人头地,走出大山,过上好的生活。辛辛苦苦几十年,终于把儿子送出大山,在城市立足,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生活。余大爷不会用手机,所以跟儿子一家人联系很少。好在儿子懂事,节假日经常回村看望余大爷。常年劳作的余大爷身体健朗,在村里耕着两亩田,养着几十只鸡鸭,生活虽然清贫,但是胜在平静安宁。日子一天天过去,余大爷上了年纪,腿脚开始不听使唤,身体也越来越多毛病了。这时,儿子就让余大爷搬到城里跟他们一起生活。村里的人看到后都很羡慕,说余大爷养了个孝顺儿子。余大爷很开心,心想着晚年能和儿子一起生活,也算能尽享天伦之乐,不枉以前对儿子的苦心栽培了。儿子跟一路上跟余大爷介绍着城市里各式各样的新鲜玩意儿,余大爷虽然听不懂,但能陪在儿子身边,还是十分开心。来到家里,看着儿媳妇准备好的一桌子饭菜,起初余大爷还担心儿媳妇会嫌弃他,没想到儿媳妇那么热情孝顺,这让余大爷的顾虑烟消云散。那天晚上,余大爷跟儿子儿媳一起吃饭,不停地聊了两个小时,这是余大爷想都不敢想的画面。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儿子儿媳每天去上班,余大爷自己在家。儿子教会了余大爷怎么用最新的电视,怎么用智能的手机,怎么坐上地铁去附近公园散散步,余大爷适应得很快,仿佛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年。一起生活的日子慢慢长了,有些东西也慢慢显现了。余大爷有时候会听到儿媳妇在跟朋友聊天说“家里多了个人,干什么都不方便、不自在,感觉特别不舒服。”余大爷还以为是自己老了,开始敏感多疑了。后来事情越发不对劲。有次儿子下班回来,看见沙发上看电视的余大爷,埋怨说,在家也不知道做饭,不懂得体谅他们上班累,不能帮他们分担生活压力。第二天晚上,余大爷做好了饭菜等儿子儿媳下班,可儿媳说饭菜难吃,儿子说饭菜简陋,余大爷苦心准备的一桌饭菜就这样被浪费了。后来的一个月里,余大爷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让儿子和儿媳妇生气,总感觉自己就像是外人。慢慢的,儿子和儿媳开始发生了争吵。起初,他们都是背着余大爷吵,日子久了,在余大爷面前也开始肆无忌惮地争吵起来。儿媳埋怨儿子带余大爷来破坏他们的生活,儿子虽然后悔当初的决定,但之前说过的话,也想不到好的方法来改变。家里常常恶语相向,这和余大爷起初想象的美好画面有着天壤之别。那一刻,余大爷彻底明白了。时间久了,谁都靠不住。第二天收拾东西跟儿子道别,就回了农村老家。儿子也没有挽留,只是让父亲照顾好自己。事后村里的人问,怎么一个月就回来了?儿子没送你回来吗?余大爷揉着自己通红的眼睛说:人老了,被儿子嫌弃了。靠儿子靠不住,不如靠自己啊!余大爷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这里有着他几十年的生活印记,或许在这里,他才能安心平和,无拘无束,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最后:余大爷的经历在生活中并不是个例,而是很多老年人面临的共同问题。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的。不管子女在不在身边,都无法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和方向。也许老人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得到子女的关心和陪伴,但无论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都应该以“健康快乐、幸福美满”为第一要义。当然,不管做出怎样的决定,不管是金钱上还是精神上的支持,子女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人生的一大憾事。


发布人:cc20****    IP:120.244.6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