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宣福里有这么一群人,她们热情似火,她们温柔善良,她们细致认真,她们是养老服务质量的保障者,是院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就是我们可爱又无私的养老护理员。今天我就与大家说说她的故事。
“王奶奶今天比较危险,哎!不知道奶奶能不能‘扛’过今晚……”老王一边整理着临终关怀室的床铺,一边叹息着。她自己也数不清这是她在福利中心“送”走的第多少位老者了。王玉珍,市社会福利中心建院第一批护理工作者,这么多年,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老王”。
情与理的坚守
2007年7月,宣城市民政局二级机构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9月开始对外开展社会化养老,在当时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落后且养老思想观念封闭的现状下,如何招聘一批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一线护理工作者,成为当时福利中心开展养老业务的最大难题之一。“听周围邻居说,家门口的一个养老院在招工,当时我正好小二宝已经上幼儿园了,就想出去找份工作,心想着家门口多方便,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上班了。”王玉珍回忆着。
11月1日老王第一次走进宣福中心的大门。远超出她的预想,养老护理工作是她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辛苦、尴尬甚至是邻居的“闲言碎语”。要每天完成几乎是24小时忙碌“服侍人”的护理,要接受和理解异性护理的尴尬,更要平衡好周围邻居因为落后思想挂在嘴边的“闲言碎语”。老王是一名很朴实的家庭妇女,没到一个月的时间,因为种种原因以及小二宝上学接送的问题,她退缩了,递交了辞呈,回家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原宣福中心老院长杨先政对老王的印象非常深刻,吃苦耐劳、敢作敢为并且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冲劲”,老院长资深的阅历和丰富的“阅人”经验,使他认定老王这个人不能“丢”。带着当时的副院长陈顺贵,两位老院长亲自到老王家去做“说客”。这样的一个举动,使得当时还是一名实习养老护理员的老王感到异常的“受宠若惊”。因为老院长们的“情”,以及对待社会和工作责任的那份“理”,她毅然决然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这一守,便是十三年。
我们眼中的老王——责任与担当的交织
老王,性格善良,敢言敢语,做事能屈能伸,为人处事更是灵敏机智。大家总爱开玩笑说,老王这样性格的人太适合做养老了。重新返岗后,老王在第三个月就被提拔为“养老护理班长”。
杨翠红,2010年2月入职宣福中心养老护理岗位,跟随老王班长近十年的老护理员,对老王班长,她有很多话要说。
老王这个人,跟她相处共事了将近十年,我们这批跟随她的老员工对她是又佩服又敬畏。最多的时候我们一个班组团队里面有7个姐妹老人最多的时候是40几个,人多了事就多,老王是即要顾着老人又要管着员工,但是也就奇了怪了,这么多年,护理难度再大,再难管的员工,遇到老王就都不是事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13年年底,我们班入住了一个脚踝部Ⅲ级重度褥疮的刘爹爹,当时老人一进班组,我们这些人都说,这样的还能送过来,这个褥疮谁能护理好,大家都是退缩和埋怨,只有老王一边做着老人入住的准备工作,一边安抚着大家的情绪,“放心,我来。”再后来,大家知道,老人的褥疮护理是医院都放弃治疗,孙子实在没有办法,就是“冲着”宣福的口碑过来的,入住时跟老王沟通是“左求右拜”的,看着孙子的这份心意,老王没有拒绝,再三斟酌后接收了这个“大难题”。再后来的日子,能想象到,老王带领着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她自己几乎是亲力亲为,即便是偶尔的休息,也是千叮呤万嘱咐。有时候我们甚至是替她感慨“老王,你有必要这么付出吗?”老王总是一笑而过。我们知道其实是因为她心中有着那份责任和担当。
刘美云,2010年4月12日入职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护理岗位,与老王一样现任养老护理总值班班长,对老王大姐,她是这样评价的。
老王这个人,真的是我见过最胆大,最无畏的女人,她确实是值得所有养老人学习。我记得2015年3月初,应该是元宵节前后,当天我同老王一起值班,夜里十点左右,班组护理员打电话过来说刘奶奶不行了,我跟老王立马赶到现场,在及时通知子女和医生后,我们便守着老人等待子女的到来,大约半个小时一个儿子先到了,老人仅剩一口气,不到十分钟老人安详的走了。在子女情绪稳定后,我们便配合子女将老人移至临终关怀室,我们推来了担架,儿子准备抬老人时,班上所有的护理员都退缩了,这时只听见我身后传来一声“我来帮你抬”,我当时也一下就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王就“冲”上去了。把老人稳妥移送下来之后,儿子又开始焦虑,这么晚了老人的“寿衣”找谁穿啊,打了几个电话对方都说太晚太远又是大过年的,老王看着焦急的儿子,便主动上前说“我来给奶奶穿,你给我搭把手”,顿时我又惊住了,愣是半天没缓过神来。事后没人时,我也很是不解的问她“老王,你不怕啊,这又是抬死人又是穿寿衣,关键还是大过年的,心里不害怕也不忌讳吗”,老王倒是很淡然的说“开始是怕,现在接触的多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一天代表的都不是我们自己,我们代表的是宣福,不管是对照顾这么长时间的爷爷奶奶,还是对单位,我们都有这份责任。”最后她更是笑笑说:“你要这样想,我们这是在做积德行善的大好事,这些离开的爷爷奶奶肯定都会保佑我们的,就不会有什么忌讳和害怕了!”因为这一次的经历,老王便是我心中最佩服的养老人,她心中的那份责任和担当值得我敬畏,更是值得所有养老人标榜和学习。
养老路上最后的坚持
老王已经五十三岁了,在18年12月份退休并且接受返聘继续留在养老护理岗位上,现在她是宣福老龄公寓基层的骨干力量,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养老护理“老师傅”。她是宣福中心发展史上第一批贡献和见证者,更是在自己最后的职业生涯不遗余力的坚持着。偶尔也会玩笑时说“老王,你还要做多久啊,你还真是喜欢养老这行啊。”老王依然是满怀激情的说“做到我不能做了,做到我抱不动老人了。不是我喜欢养老,是养老选择了我,这条路都坚持这么久,走了这么多年了,哪有那么容易的割舍和放弃啊!”是啊,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的坚持,十余年的奉献坚守,对老王来说是爱心是责任更是满腔热血。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老王在养老路上的这十年,似乎总有着这样一份豁达和心境。她虽没有高文化高学历,但丰富资深的“老班长”职业素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养老人,更是宣福中心所有养老护理工作者树为“标杆”的学习对象;风雨同舟,砥砺前行。老王用了整整十二年的年华坚守,与养老服务发展同舟共济,风雨同行刻画出一条属于“老王式”的漫漫民政路。
【来源:市民政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