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标准的不明晰让有些老师伤透了心。
目前职称评审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老师们不明白真正的标准是什么。
县里也有积分标准,经常变且不去说它,就说今年中级职称评审,是根据县里的积分标准积分然后排序上报,而且是在县里评审,最后排名在后面的评上了,排名在前面的反而没有评上,道理何在?是评分标准根本不好使还是其它的什么?
校长也经常讲,要想晋升职称,对干班主任年限有要求,对任课节数满不满有要求,号召老师们积极干班主任,最好满工作量工作。
但是评审结果有些让人看不明白,在其它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从未干班主任的、任课节数也不多的、教龄也不长的晋升了,一直干班主任、一直满工作量工作、教龄长的反而没有晋升。
不禁让人想问:标准到底是什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没晋升的老师差在哪里?
看来,教师职称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相当部分教师的高级职称后,就退居二线了。有的就直接辞去中层领导职务,有的就不再担任班主任了,有的去上历史、地理、生物,有的去后勤了。
这也是当前乡镇学校的一种现象,因为职称到顶了,年纪也大了,每个人健康情况不同,谁都有老的那天,能得高级职称的大部分,都是曾经的领导或班主任,他们也曾付出很多。
在我们这里,如果不当领导或班主任过,不要说高级就连中级也没机会。上年纪了,头发也白了,腰间盘突出痛,脚痛风时常痛,力不从心啦!
副高级职称要无条件地向农村一线五十岁以上的老教师倾斜。证青年教师看到希望,为农村留得住人才,这也是体现出政策初衷。
聘上高级了,突然发现身体不好了,血压高了,耳聋眼花了,班主任中层干不了了,主课有心无力了,课时也显得太多了,这叫高级职称综合症。
得了职称,退居二线,把机会留给年轻人!然后准备退休事项,现在的教师,不是一份事业,只是一份工作!
朋友去年35岁就评上了副高,估计是我们这个城市最年轻的副高,但是我真的从没打算进入养老模式,消极懈怠,我会继续努力,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尺讲台,桃李天下!人之常情,年轻刚当老师时,一腔热情,可是时光这东西很微妙,很快把这热情消磨殆尽。
难道你觉得教历史,地理等科目很轻松吗?当然,没教过的以及没责任感的人教任何科目都觉得轻松。职称有了,工资涨了,谁还教课?
能清闲就轻闲,公立学校老师大多数是混日子,无解,为什么现在私立学校火?
就是这原因。大学更是,评上教授和高级职称后,就是安安稳稳退休,不会再去拼搏,我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对,有时体制机制应该鼓励人们不停努力,也就是动态机制。
人家奋斗一辈子歇歇不行啊,非得评上副高使劲干,都是一代代过来的,别在这违背规律,自己不中用找找原因。
评上高级职称,就代表他已经老了,到退休年龄了,这是真话!我们乡下教师,一般能评上高级职称到50多岁了?的确不能再干班主任及上主科了,误人子弟了,这也是真话?谁叫我年纪轻轻时不评为高级职称?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你认为呢?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信息有误,或侵犯到您的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