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农民年老之后,养老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解决?来看看这3个办法
2020-10-08 11:59  浏览:74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不愿轻易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尤其是农民,他们的传统观念很重,对于土地的感情也非常深厚。然而年老之后他们的劳动力下降,生活压力将会非常大,他们的养老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第一,继续种地或者打工赚钱

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年满60周岁的农民就可以称之为老人了,然而通常情况下,六十多岁的农民大多还在地里干活,虽然无法和年轻的劳动力相比,但是能干一点是一点,尽可能地填补自己的花销,维持基本的老年生活。还有一些会选择打工赚一些钱,在工厂、学校等地方看大门,扫卫生,等到自己实在干不动了,就拿着这些钱回到农村养老,毕竟农村的物价水平还是低一些的。然而这一办法只针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的,身体条件比较差的最好不要考虑。


第二,养儿防老

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民思想比较保守,“养儿防老”也是他们养老的一种方式,当他们年老后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对于老人来说不仅解决了养老问题,还能照看孙子孙女,真是两全其美。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城市打拼,如果孩子的家庭条件好一些,光靠孩子来养老不是问题,但是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赡养老人会给他们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即便赡养父母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有时候确实是力不从心。另外,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会有很大差异,生活在一起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彼此的感情,有些人甚至没有赡养父母的心思,所以“养儿防老”并不是最为稳妥的养老办法。


第三,依靠养老金过活

一些比较有远见的农民在年轻时缴纳养老保险,等他们到了60周岁,即便不用下地干活也可以领取一定的养老金来养活自己。对于农民来说,可以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任选其一进行缴费,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低,对于农民来说非常合适,但是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高,退休后可以领取更多的养老金,因此经济条件好的农民,建议首选职工养老保险,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水平更有保障。


发布人:fd83****    IP:139.201.5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