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
同样满60岁的李先生和宋先生都是最近刚刚办理退休的职工,只不过李先生曾在企业工作多年直到96年下岗,而宋先生则是从45岁那年,听别人劝才开始缴纳的养老保险,缴纳了两年之后又中断了,退休前刚刚补缴完成。
巧了两个人同样缴纳了15年养老保险,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退休金却都差别巨大,李先生一看有些傻眼,自己才发不到700元,比宋先生少了200多,差距大的想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咱们今天一起来整明白。
一、两人退休金的差别
咱们之前科普过,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李先生和宋先生尽管是一起退休的,缴费基数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他们俩的基础养老金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但是他们俩缴费的时间段不一样,导致他们俩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差别巨大。
李先生81年参加工作,在工厂工作15年下岗之后就再也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山东省92年之前工龄视同缴费,所以李先生实际缴费只有4年不到,90年代初期,个人缴费基数极低,李先生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宋先生则不同,他的保险基本上是刚刚补缴的,补缴基数又比较高,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大约300元。不过比起来宋先生,实际上尽管个人退休金的少不少,但是显然李先生更划算,不过人总是有那么点贪欲,咱们也理解。
二、自己就可以粗略计算退休金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粗略的计算或者预测未来退休金的金额,或许多数人都会认为绝不可能,因为就算下一年的社平工资现在都确定不了根本无法结算退休金,实际上社平工资的涨幅与物价的涨幅区别不大,我们不能准确计算退休金的金额,但是能从购买力上粗略的计算出未来退休金大约相当于当下多少钱。那么怎么计算呢?
1.基础养老金。记住2个关键的项目就好:1.平均缴费基数;2.社平工资。所谓平均缴费基数就是每年缴费基数的和再除以缴费年限。比如每年都按照60%的基数缴费,平均缴费基数也就是0.6。如果缴费15年里面5年按照60%、5年按照100%、5年按照300%,那就是(5×0.6+5×1+5×3)÷15=23/15=1.5333;社平工资则是每年五六月份公布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了这两项,基本是退休金数就出来了:基础养老金=社平工资×(1+平均缴费基数)÷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老金额数额等于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记住3个常用的:50岁计发月数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于社平工资的无法预测以及记账利率等因素,不能准确计算,这里有个粗略估计的办法,那就是用当年基数计算,养老保险每月缴费基数的8%进入个人账户,缴纳多少年就乘以多少,得出的数字再除以计发月数,就能粗略计算出个人账户养老金金额。
三、钱多钱少心态好最重要
心态好心情好就容易活个大寿命,一般来说,缴纳的养老保险六七年、七八年就会回本,就算退休金只有1000元一个月,咱们每多活一年,加上取暖补贴之类的还能多发一万三四呢,何况领过六年以上养老金的退休职工,不可能每月只有区区1000元退休金。所以不论钱多钱少,心态好才是最重要,咱们在意的那三百二百,比起有个健康的体魄根本不算啥,看看“无双国士”钟南山钟老的状态,84岁仍然健步如飞才是咱们更应该羡慕的,您说呢?
“您关心的,就是我关注的!”我是社会保障小百科,专注解答小伙伴社保医保、劳资就业的疑惑,有难题或疑问请(关注我)留言,小百科将逐一认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