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昔日贫困村、“空心村”......今华丽蜕变,喜看武汉乡村焕新颜!
2021-07-02 09:40  浏览:130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初夏时节的武汉大地,万物峥嵘。行走于各乡村间,路面干净整洁、塘堰清澈,美丽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树木茂盛,清新如画的田园风光,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机的武汉美丽乡村幸福生活新画卷。


■黄陂杜堂村:


偏僻村湾蝶变四季花乡


杜堂村位于黄陂北部山区。以前的杜堂村,是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全村抛荒耕地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闲置率85%,其他产业皆为空白。2014年,杜堂村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政府投建出行道路、污水管网、公共活动场所,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


杜堂村改造前景象。



2017年,武汉启动“三乡工程”,依托新建成的美丽乡村,吸引回乡能人葛天才返乡投入资金、流转土地、改造村庄农房,开发建设木兰花乡景区,带领村民成立杜堂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民以空闲农房入股合作社,打造成精品民宿,经营火爆,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多赢。大批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力携家带口返乡就业创业,各类社会人才纷至沓来。


杜堂村实施“三乡工程”后的美景。



如今,杜堂村木兰花乡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杜堂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湖北旅游名村”“武汉十大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吸引28个省市、400多批次近两万人参观考察,成为乡村振兴的全国样本。


■黄陂甘露村:


百年古村变身“壁画村”


甘露山位于黄陂前川街东部,山下有个甘露村,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在没有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候,每家农户厕所都是简易厕所,村湾环境脏乱。




2016年,甘露村被定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村里的水、电、路、房屋及环境,开展了全方位的整治和改造。乡村环境变美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甘露村民居和自然风光特点,该村开始打造成为以壁画为特色的美丽乡村。荷塘、鱼池、山水、竹林,生动的乡村元素和文化民俗,被融入到一幅幅壁画中,喜鹊登枝、瀑布挂川、福娃报喜、蝶舞花间、山立澄江、莲花盛开,青瓦白墙上,大小不一、因势而画的一幅幅壁画,精致优美,甘露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壁画村”。




游客多了,村民种植莲米、出租民房、开农家乐、搞采摘,收入增加了,富裕起来的村民们,自觉维护村湾环境,大家相信,整洁、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会越来越好。


■黄陂朱铺村:


从“组织涣散村”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朱铺村是黄陂的西大门,该村曾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5年,李家集街党工委为朱铺村选派了一名新村支书,从村里走出去的博士朱俊刚。




朱俊刚回村后,抓党建、强产业,建起党史教育馆。村里党员有了活动阵地和精神阵地,党员们常常在这里进行交流,讨论村里的大事。党员们的工作热情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结合朱铺村发展,朱俊刚整合当地7个自然湾资源,成立实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三产融合农产品加工农业,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目前,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山清水秀家园秀美,村民幸福感大幅提升。村党史教育馆已吸引一万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学习。


■新洲汉子山村:


贫困村成了“网红养老村”


汉子山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以往是集山区、老区、库区、边区于一体的贫困村,破旧厕所、垃圾随处可见,道路没有硬化,无排水设施,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日常生活。


2017年,汉子山村积极响应“三乡工程”,吸引市民下乡,租赁农村空闲房屋,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带动经济发展。为吸引更多城市老人下乡定居养老,新洲区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修整汉子山村的道路、房屋,打造农村康养示范工程。




几年间,该村不断吸引武汉退休市民前来观光,不少市民被村湾美丽风光深深吸引,租赁农房,过上了下乡养老的新生活。每逢节假日,老人的朋友、儿孙前来游玩、探望,享受静谧舒适的农村生活,临走还把山里盛产的板栗、笋干和茶叶等农副产品抢购一空,为乡村休闲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蔡甸天星村:


从旧乡村到“全国网红村”


蔡甸区大集街天星村,曾经是一个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田园荒芜、村容村貌破败的老旧村。




在“三乡工程”推动下,在不改变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对天星村的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修建花海、露营地、戏台、大型娱乐设施等,打造“花博汇”文旅小镇。改造后的天星村“花博汇”,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北省“三乡工程”样板。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近千名村民“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创业,致富增收。


■蔡甸黄虎村:


昔日“臭水塘”今成“知音村”


蔡甸区大集街黄虎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生态古村,也是“九如鲤”美丽乡村九湾之一。




这里曾是令人头疼的臭水塘,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政府在紧邻后官湖6个村的9个湾,搭建污水处理工程。经过治理,建成水质清亮的人工生态塘,农闲时,不少村民在此悠闲垂钓。村湾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流进生态塘进一步净化,净化后的水还可以用以灌溉农田。生态塘赶跑臭水塘,还成为了村里的“摇钱树”。




近年来,黄虎村搭建起“党建”平台,凝聚起党员创客,助推乡村振兴,以文创产业为主导,立足高起点、打造高标准、实现差异化,结合村湾文化,打造以知音文化为主题的文创村庄,成为湖北省第四批宜居村庄。


■江夏大路村:


昔日“空心村”变身“明星村”


大路村地处武汉最南端,村集体一度负债100多万元、有贫困户100多户。戴着“贫困村”“空心村”的帽子,村民们矛盾纠纷不断。




全市实施“三乡工程”,在外经商的“回乡能人”胡涛当选为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秉承“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的原则,紧锣密鼓开展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村湾道路统一规划布局,全面硬化、绿化,10公里的循环路延伸到村湾各角落。通过“迁村腾地”,分散在各村湾的村民住进了集中安置的洋房,建幼儿园、卫生院、超市商场、公园广场,村民享受到了城市的生活风尚。




村里建成籽莲和优质稻基地、水果基地、设施蔬菜基地、栀子花基地、景观苗木基地,建起1000亩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8家大型企业入驻,村集体资产超千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今日的大路村,民风和谐,生活富裕,成为武汉远郊的“明星村”,入选“2020年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典型范例”。


■江夏大花岭村:


人口流失村成了“亿元村”


大花岭村位于江夏汤逊湖畔,2002年以前,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人口大量外流。2003年,随着市政规划,3所大学和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大花岭村迎来发展机遇。通过迁村腾地,一大笔征地补偿款让大花岭村“手有余粮”。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村民们统一思想,将征地补偿款中大部分资金,投资用作村集体长远发展,产生收益给村民分红。村里引进产业项目开发,村里统一建造住宅小区作村民还建房。




村民搬进了漂亮新家,生活更加方便,村办公楼、村民活动中心、福利院、大型超市相继建成。在原村办企业基础上,组建成立大花岭集团,形成村、企一体,建成江夏第一家村办工业园区——大花岭工业园,引进企业涵盖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大花岭村集体资产总额突破10亿元。


■新洲丰乐村:


“十年九旱村”建成紫薇都市田园


新洲仓埠街丰乐村坐落在秀丽的武湖之滨,以前这里十年九旱,村湾环境脏乱、破危房集中连片,下雨污水无处排放,是有名的贫穷村。


近年来,在政府扶持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丰乐村通过人居环境整合,把破旧的村屋改造成了黑瓦白墙、具有荆楚风情的民居,地下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湾中心建成的紫薇都市田园,还是国内首家将植物编制融入文化和艺术的4A级景区。




每逢节假日,这里花似海、人似潮,成为武汉市新花城赏花游的一大亮点。


■汉南郧阳村:


移民安居新家园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东荆街郧阳村是一个移民村,2010年10月从丹江口整体搬迁至此。2018年,郧阳村启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政府投资对村湾进行了全方位的整体升级改造,新建了多功能居民之家、文化长廊、农家书屋、儿童乐园、数字化学习室等配套设施,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此外,郧阳村还与周边形成了农事休闲、农业采摘、特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经济体。


郧阳村获评省级宜居村庄。



如今的郧阳村,一方面保留并延续发展了村民原居住地的村湾文化,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人居环境、生活水平和村民人均收入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幸福指数也有了大幅提升。乡村先后获市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三乡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宜居村庄”、省“创新发展村”等称号。


■东西湖石榴红村:


小乡村成市民下乡一日游打卡村


石榴红村曾是东西湖区慈惠街最偏远、最贫困的村,2005年人均收入不足3700元。借助“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石榴红村成为政府沿汉江河畔,打造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为主题的四个休闲旅游村之一。




石榴红村呈现典型的“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风格,东西湖区大力推进石榴红村提档升级,不断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让单一的农业种植产业模式,升级为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科普农业等复合发展模式,带领村民以特色种植、经营农家乐、开发游乐项目等方式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共赢、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武汉样板”重要政治任务,精心做好“三农”领域“十四五”规划编制,着力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力度,强化农村领域经济与环境、环境与民生、人文与民俗等要素互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着力实现美丽经济跨越蝶变。武汉乡村振兴新画卷将更加精彩。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人:3714****    IP:61.145.1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