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优先保障居民就业
面对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我市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同步发力,畅通农民工返岗就业渠道。开展就业夜市招聘活动,启用建安零工市场,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市低保人口、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726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2.45%。新增技能人才22498人。
坚决保障基本民生
我市精准实施32项民生工程,多项工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9.2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2.1万人。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专项检查,落实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强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低保金4.9亿元、临时补贴7374.3万元,救助帮扶困难残疾人、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等15.5万人。建成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2所、社区(村)养老服务站12个。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40所、公办中小学13所。继续完善午餐供应、课后延时服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建城乡义务教育联盟19个。加大控辍保学力度,避免学生因贫失学。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确定选址。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立项为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跻身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制度,安排疫情防控资金2.3亿元。实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市妇幼保健院投入运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加快建设,市肿瘤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工程、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计划开工,年内可增加床位3076张。推进全市137家公办敬老院实现与乡镇卫生院融合发展,农村医护养结合做法被国家卫健委称为“亳州模式”。
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04个,覆盖率达97%。成功举办2020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全国健身气功网络视频大赛之五禽戏暨第十二届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亳州年鉴(2019)》获全省史志科研成果评比年鉴类一等奖。(记者 陈显锋)
【来源:亳州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