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团子妈育儿原创,欢迎个人评论、分享
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父母将儿女带到这个世界上,照顾、教育培养直至孩子们长大成人,等到孩子有能时父母也可以放手了。
父母老后就要看儿女的表现,孝敬父母是良好的品德,人人都羡慕母慈子孝的家庭,看到了孩子不孝顺的时候就会说,小孩子做得不对。
但了解多个家庭之后会发现,有些老人被儿女推脱不愿意赡养,有些老人却儿女争着养,跟他们自身也有关系。
小区里的“幸福之星”
在小区里面有一对老夫妻今年七十多岁,跟同龄的老人比起来,他们的儿女最少却被其他人看作是小区里最幸福的人,还开玩笑的起了名字“幸福之星”。
老夫妻只有两个女,大女儿是普通的上班族,小女儿有自己的水果摊位,两个人都不算特别有钱。
大女儿经常来看父母,不买什么贵重的礼品,有时是亲手包的饺子,有时,买来新鲜蔬菜和肉,在妈妈家做一顿大餐。
一开始小区里的都说他的两个女儿没啥出息,而且没有儿子怎么养老啊?每当听到这种话,老人总是笑眯眯的回应:我女儿的好你们不懂,她们是在用心孝敬我和老伴儿。
不了解他家情况的人可能以为是孩子优秀,但可能两位老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是这对父母本身人就很好,才会让孩子们争着养他!
什么样的老人会让儿女争着养?
曾经那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养老的责任全在一个孩子身上,随着二胎又重新开放起来,每个家庭孩子多了,像从前一样的烦恼也回来了。
而那些老了之后被儿女“争着赡养”的人,大多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不是刀子嘴的父母
中国父母有时比较好面子,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每当我给他买一些东西,他总是会批评我乱花钱,买的不好看、他不穿、拿回去等等,其实他内心真的很喜欢。
如果不是妈妈后来跟我解释,我真的再也不会给爸爸买东西了,因为每次去看他花了钱用了心之后还挨骂。
所以有些父母他会很坦然的接受儿女们的好,儿女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应时,他就会很开心地愿意做更多。
就像小区里给父母包饺子的大女儿一样,这可能是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了,父母没有责怪别的,所以她会更用心对待父母。
2)不偏心的父母
孩子多的家庭父母有时候一碗水端不平,或是偏向小的、或是偏向男孩儿,而且在他们的心里自己对谁好谁以后更孝顺。
可是现实往往与他想象的相反,从小被偏向的那个孩子,包容心不强长大后能力有限,习惯了父母完全照顾自己,却不知道该怎么回报父母。
而被冷漠对待的那个孩子,本有想孝顺的心,但想到自己曾被不公平对待有人会提不起心情。
所以你发现那些有五六个孩子的老人,晚年一人很幸福。孩子们正抢着养。多半是因为他在年轻或者后来的教育上对几个孩子都很公平。
3)不溺爱孩子的父母
爱和溺爱不一样,有父母为孩子付出了所有,半辈子都搭进去,却没换来孩子的同等对待。他们溺爱过了头孩子越来越不满足,还很有可能养出来啃老族。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进行教育、有规则,有原则、懂得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父母,老了以后孩子有责任心去赡养他们,同时也有这个能力。
4)身体好的父母
说完以上条件之后再看看身边的例子,有一句老话说的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很残忍也很现实。
因为当父母老的时候,儿女也有自己的家庭,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压在他们身上。如果父母身体不好,需要自己完全贴身照顾,那孩子也将失去自己的生活。
身体不好生病的父母不是没有儿女养,而是大家不争着养。多半是由那个比较清闲、单身、或者没有牵挂的儿女来抚养,另外的孩子宁愿出钱。
团子妈心里话:
父母把孩子从小婴儿照顾到成年,其中付出的辛苦和爱是无价的,所以当父母老了之后,儿女也要像当年父母照顾自己一样去爱他们。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特别孝敬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