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虫“研究”了8年之后,延迟退休这一次真的要来了。相关话题#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近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实施”两个字,标志着延迟退休将要从此前的研究层面,变成现实。
该消息21财闻汇昨日已有报道,引起了大幅讨论。详情:《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女性延长步伐比男性快?
据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近期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提出来已有多年,此次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将来还会出台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相对应的政策。
房连泉认为,延迟退休主要难点是要找到合适的时机来推出这个政策,并让社会接受,“这个政策对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周期可能比较长”。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目前,各国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都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小步慢行,逐步过渡,渐进到位。无论是“小步慢走”还是“小步慢行”,跟《建议》中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都异曲同工,都属于有弹性的延迟退休制度。
目前,业内讨论较多的主要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先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到60岁,把女性两档退休年龄统一到一档,再同时延长男女退休年龄;另一种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长,女性延长步伐比男性快,最终统一男女性退休年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杨立雄赞同第一种方案,他认为,部分女性50岁就退休,年龄太早,当务之急是应该将男女退休年龄先统一起来。“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统一到55岁,统一之后再往60岁一步一步延长;男性在女性统一到55岁之后,也开始起步延长,当女性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男性应该延迟到了62、63岁,然后再一起统一延迟到65岁。在保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基础上,女性可以稍快一些,男性慢一些。”
针对为什么专家提出延迟退休要从女士开始,其实答案不难理解。从我国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女士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士要超5岁之多,而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来看,这一规律同样存在。
报告:支持延迟退休年龄比例增至79%
据中新经纬,11月10日,202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在“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举行。报告称,2020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23,相较于2019年的6.15略有回升。据了解,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8-10为高准备指数,6-7.9为中等准备指数,6以下为低准备指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表示,具体来说,近五年,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受访者比例明显提高,报告显示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比例从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年长者、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单一年龄标准的退休制度很难适合所有人的意愿,延迟退休在年龄的规定上应具有一定弹性。政府可以适时推出渐进式的延长退休政策。
报告建议,在退休规划上,从企业角度,可以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福利、技能培训及退休帮助,但仍有必要在为员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退休准备财务建议、更灵活的退休方案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陈秉正特别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大流行更凸显了制定后备计划、为生活中不可预见的事件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个人退休准备计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保险、应急现金储蓄等,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在退休前后为维持财务状况稳定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人口那么多,为啥还要延迟退休?
在2020年10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曾介绍,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4.03‰,而在2019年这一数据降为10.48‰,降幅超过27.23%。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由2000年的7.58‰下降至3.34‰,降幅达到55.94%。
注: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 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6.96%,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变为12.57%,也就是说近20年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长了80.6%。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整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高龄社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为11%,在世界排名第10,其中排名第一的为日本。
2036年左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将告耗尽
近日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百问》)中直言:“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029年当期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预计在2024年出现累计赤字。”
实际上,学界和公众对养老保险基金耗尽的担忧一直存在。中国社科院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最后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上述报告分析。
《百问》还称,如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将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对此,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坦言,我国养老保险的抚养比逐年下降,从上世纪90年代5个人养1个人,下降到2018年底2.66个人养1个人。
“抚养比下降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和挑战。”他说。
要注意的是,据中新网,对于“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80后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的报道,人社部在2019年7月就曾回应表示,相关内容已在一季度发布会中进行过发布。
当时,聂明隽表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
我国退休年龄全球最早
多个老龄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采取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方式来作为应对措施之一。如,美国、德国已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日本、韩国则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提高到65岁,澳大利亚计划2029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目前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5岁左右。
未来退休压力逐渐显现在当下青壮年群体
报告显示,青年人对未来退休生活愿景相对保守,信心有所不足,其中80后相较于70后与90后更为乐观。
究其原因,首先是当代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标准提高,满足物质生活的经济压力增大。其次,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导致青年人对社会保障体系信心不足。此外,由于青年人距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导致青年人更加保守地预期自己的退休生活。现实中,国内大多年轻人也的确存在着职业规划不清晰、自身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而职业规划将直接影响养老和退休规划。
对此,陈秉正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青年人应当尽早明确职业规划与发展路线,结合时代背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对个人的未来与退休生活产生理性的预期;
二是青年人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金融素养以及对财务规划的认识,尽早为自身养老与退休计划做好准备;
三是青年人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国家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社会保障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21财闻汇、中国经济周刊、每日经济报道、北京日报、中新经纬、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