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导语:
都说无利不起早,每个人内心都会权衡利弊。就比如说有财产的老人,身边总是有子女踏破门槛的看望父母,还要争先恐后的赡养老人,甚至为了讨老人欢心,不惜和兄弟姊妹“大打出手”只为争取老人的赡养权。手里有经济条件的老人就像一个宝,不光是电视剧还是现实中,子女争取老人财产的剧情不断上演,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很多。
但是如果老人没有什么家产,也没有积蓄的话,对于子女来说也没有什么价值,是不是子女就不愿意赡养老人了呢?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即使老人“一穷二白”,但如果老人身上有一些好的特点,子女也愿意赡养老人。
周大爷今年72岁了,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周大爷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对子女也不会说什么深奥的大道理,更多的是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做事儿失败了,周大爷也不是一味的指责,更多的是给予孩子们安慰,所以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周大爷在子女心中还是值得尊敬的父亲。
其实周大爷这一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根本没有财产可以分给孩子们,现在唯一有的家产就是六亩田地,和一处农村的自建房,当年让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周大爷是砸锅卖铁才把孩子们拉扯大,而且孩子们在成家立业的时候,周大爷也给了孩子们自己的一点心意,钱不多,但却是周大爷的全部积蓄。
本来以为“家徒四壁”的周大爷也许会被子女嫌弃,还因为家里兄弟姊妹多,所以互相会推卸责任,谁都不愿意承担给周大爷养老的责任,但就是这样一位什么都没有的大爷,子女们竟然都很孝顺,经常回农村老家,一住就是小半月,几个子女轮流着回来,周大爷是一点也不觉得孤独。
周大爷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可以让子女心甘情愿,不图回报的回农村老家照顾他呢?要知道,周大爷的几位子女现在都在城里工作安家了,农村里到处都是泥巴,还要喂猪喂鸡的,生活条件刻苦,不是诚心的人在农村真的待不了多久。经过我们和周大爷的沟通,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什么周大爷即使一无所有,子女也愿意赡养他,这跟周大爷的为人处世密不可分。
一,讲究卫生,同时还是一个勤快的老人
人老了身体的机能也变差了,行动也变得很缓慢,所以很多老人也不爱干净了,早上起来也不刷牙洗脸,洗个澡也许也要一个月洗一次,时间久了,身上就会有一股“馊味”,而且长久的不爱卫生,整个人的形象看起来也很邋遢。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爱干净的,如果老人身上总是有异味,而且看起来很邋遢,年轻人是不愿意和这种老人多接触的,所以老年人还是要注意自己的干净卫生,虽然脸上的皱纹改变不了,但是可以把自己收拾得整洁一些,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把家里也收拾干净,让别人来家里是舒适的,那些受欢迎的老人,永远不会让自己闲着。
所以如果一个老人是爱干净的,而且还很勤快,没事儿的时候收拾屋子,这样的老人都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和这样的老人在一起,即使没有经济上的帮助,也可以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把儿媳妇当成亲生闺女看待
好多老人都觉得养老是儿子的事情,只需要对儿子好就行了,所以有些老人就跟儿媳妇把关系闹得很僵,在不经意间就把儿媳妇当成了外人,老人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跟儿媳妇没有半点关系,从不关心儿媳妇的心思,慢慢的儿媳妇内心就会怨恨老人。
有的老人就很通情达理,知道儿媳妇嫁给自己家里就是家里的一分子,不能区别对待,而且有的老人也很聪明,知道以后养老问题,儿媳妇肯定是做饭护理的那一个,儿子一般心思都没有那么细腻。如果自己病了,至少儿媳妇可以给自己熬点营养粥。
如果老人对儿媳妇不好,儿媳妇就很容易把脾气都发在自己儿子身上,如果长期以往下去儿子的婚姻出现危机,那老人自己的晚年生活自然也就靠不住了,毕竟儿子自己的幸福都没有了,怎么保证老人的生活呢。
所以老人对儿媳妇好,也是间接保护自己儿子的婚姻生活。而且以后老了,在饮食起居方面,还是儿媳妇照顾得更多,儿子大概率是在挣钱养家的。所以对儿媳妇好,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有保障。人都是相互的,老人对儿媳妇的好,儿媳妇也是感觉得到的,晚年自然也会孝顺。
三,对待女婿也要公平公正,不能太偏袒自己女儿
现在很多老人都觉得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什么好事儿都会紧着自己儿子,对待女儿和女婿就不管不问的。
还有的老人太宠爱自己的女儿,事情不管对错,就是指责女婿的不对,一旦老人做不到公平公正,那就会让家人的感情失衡,慢慢的女儿女婿也不愿意回家了,毕竟回来了也是被当作外人,干嘛自找没趣呢。
但是有的老人就不同了,他们对待女婿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有什么好事都一起分,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不管是女儿还是女婿,只要成了一家人就公平对待。老人真的做到一碗水端平,也就不会让子女觉得心里别扭,自然对老人也更上心。
以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到底谁更懂事孝顺,老人也不能预见未来,所以干脆一视同仁,这样也就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多了一份选择。都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给自己多留几个选择,这才是明智之举。
四,不干涉子女的生活,尊重子女的习惯
父母总是对子女很关心的,但有时候管得太多对子女来说,反而是一种累赘,比如子女的生活习惯,也许在老人看来是不健康的,但现在年轻人普遍喜欢看手机玩电脑,还有很多喜欢点外卖熬夜的,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但也不要太过干涉,说几次就好,一直说也让人反感。
有的老人就不干涉子女的生活习惯,子女和爱人吵架了,也不会过多的评论,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己做主,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要给他们独立的空间,管得多了反而让子女有了依赖心理,什么事都让父母决定,慢慢地养成了子女无主见的坏习惯,这不仅没让子女变得独立,还让老人更操心。
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管得再多,生活总是子女的,父母不能管子女一辈子,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做主,老人懂得尊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自然也会被年轻人爱戴和尊敬的。
结语:
其实很多时候,老人不受子女待见,不止是老人经济条件不好,还有可能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家庭的不和睦。人心都是肉做的,真诚换真心,你对子女的好,子女都记在心中,在老人需要陪伴的时候,他们就会反哺父母。
老人只要注意以上四点,即使自己“一贫如洗”,也能得到子女的尊重,获得晚年幸福,您认同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