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人口老龄化、三胎政策的话题一直在热搜榜上高居不下,国家为了解决抑制生育率的三座大山,教育行业是第一个被整改的对象。我们先不讨论一刀切政策的利与弊,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蝴蝶效应。我们先说说“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老一辈人的思想中可谓根深蒂固,本质上是回报率的问题,农耕时代下生得多就意味着劳动力多。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教育理念变化、对幸福生活的理解都已今非昔比。现在投资孩子的回报率可能远不及投资股票、基金来的高。养儿防老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发达国家的通病,目前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出现类似问题。中国实际上在1999年就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对国家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国家的医疗水平、社保制度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养老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老龄人口走势预测CGTN
国内养老金融的发展概况
养老金融主要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这三个方面。国内的养老金融发展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金融市场上涉及到养老金金融的产品很少,无法满足资产配置需求。再加上年纪大、收入不稳定等因素会使贷款申请受限。储蓄率的居高不下也从侧面反映了养老机制、金融监管、金融教育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降低了老年人进行金融活动的意愿。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应用,打破了传统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平台的局限性,为千禧一代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不过,老一辈的客户群体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随着老龄人口的增速,养老金融的产品及服务急需优化和丰富。
那么,如何通过金融科技助力养老金融呢?
一、加大产品创新,完善场景建设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等产品在市场上占比较小、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特别是银行系理财产品,缺失养老功能与明确分类,养老储蓄的种类也很少。养老金融可借助金融科技,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基于大数据建模挖掘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偏好,实现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为市场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并基于客户画像,对老年用户进行分群,根据差异化需求定制金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用户体验,推出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线上工具(界面更直观、操作简单、核心功能突出),完善养老金融场景建设。
二、助力金融教育,转变养老观念
养老观念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但大众的投资知识匮乏,投资方式也比较跟风,老年人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诱骗,普及养老金融教育应被提上日程。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头部金融科技企业启动了在线金融教育,通过向大众输出免费的金融知识、以及如何防止诈骗、如何使用数字化金融工具等内容,为普惠金融提供支持。未来的金融教育应更加精细化,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专属课程,帮助他们体验数字时代带来的福利,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资产的保值及增值。
三、加强风险管控,保障资产安全
老年人具有较低的抗风险性,风险管控是重中之重。监管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养老金融监管制度,统一金融产品标准,为资产安全提供支持。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可通过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打造风控护城河,有效识别欺诈风险,实现风险预警,保障资产安全。
养老金融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赋能,同时也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通过政府贴息等手段加持养老产业发展,推动宏观政策制定,才能从根本上为养老金融提供稳步发展的保障。人口的急剧下降不仅仅是生育问题,女性解放、教育普及、生产工具更新换代、多元价值观的发展……这并不是任何一刀切政策就可以扭转的局面。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关注的角度,直面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大力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创造多元的就业机会,为老年人提供充满想象力的生活方式。
google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