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胎政策开放以来,有关三胎政策的讨论就一直在进行,有的家长表示“三胎开放了,咱可以再给宝宝生个弟弟妹妹”,但更多的是说“我连一胎都养不起,哪有实力去养二胎、三胎”。确实,当今时代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付出的成本太大了。为了鼓励生三胎,我国推出了各项政策,但新生儿出生率确依旧不容乐观,为此厦大教授赵燕菁提出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争议:不生就下调养老金。
生孩子和养老金挂钩的言论一出,便激起了大量网友的热议,有的人认为教授的言论有道理,表示当前退休老人之所以能有不错的养老金保障,就是因为正在工作的这代人在为养老保险提供支撑,倘若之后学生少了,年轻人少了,工作的人也就会变得少了,那之后我们这代人退休后再去领取养老金时,养老保险又由来交呢?与之相对的则是更多网友反对的声音:如果不生就惩,那一些连自己生活都有困难的夫妻,拿什么去养孩子呢?一些身体情况不允许生孩子的夫妻又该怎么办呢?倘若我们的生存成本和孩子的养育成本居高不下,即便孩子出生率高了,但是无法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对于教育而言不是恶性循环吗?
三胎政策的遇冷主要是因为经济与精力。一方面是生了养不起,现在的那些可以去生二胎、三胎的年轻人,不少都是计划生育下独生子女,他们不仅要面临房贷车贷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要养育四位老人,自己的生活成本也不低,再要去养育三个孩子,确实具有很大困难。而且在当前的环境下,养孩子不仅是要养活孩子,更需要养好孩子。
另一方面是没有精力去养孩子,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教育是投资最多的地方,不只是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尽管双减政策下来之后,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小了,家长们关于孩子的教育经济投入降低了,但家长的教育焦虑并没有降低。现在的教育鼓励家长的陪伴,三岁以前鼓励父母亲子陪伴教育,三岁以后,孩子的学习教育也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父母一方全职带娃家里经济收入就会减少一份,父母都去工作,孩子的教育又成问题。
三胎政策的开放,本意是为了通过增加新生儿出生率,来延缓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之前所推行的政策都是去鼓励生孩子,提供的是建议和帮助,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尚且不愿意生三胎,更何况厦大教授所提出的不生孩子或是少生孩子就惩罚的想法,势必会很容易引起反感,让人们难以接受。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生孩子绝对是一件大事,夫妻选择成为父母之前,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考虑商量,特别是对于当前的年轻夫妻而言。父亲和母亲是伟大的,是神圣的,也是责任重大的,每一位父母身上都承载着一个孩子的未来,父母都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确实会感到有心而无力。
将生育与资本进行关联,可以采取多生多奖的方式。厦大教授的言论之所以引起了争议,是人们出于对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分配的公平问题的关注,倘若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缓解三胎政策遇冷的情况。目前国家也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国家想让三胎政策不那么难进行。为了鼓励家长生三胎,国家也是挺拼的,国家将要推行养育、生育与教育三育一体化原则,包括完善休假以及生育保险等制度,希望让家长们既能生的起,也能养得起。同时还会缩小教育成本,双减政策的事实就是一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