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来,静宁县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建平台、拓服务、强监管”,打造起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现代化模式,着力推进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逐步向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空巢老年人、留守老年人拓展,促进了居家养老服务由点到面、由社区到农村的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一是建“两线”、强联动,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建“两线”就是建成“12349”线上便民服务线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线下分配线。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了“12349便民信息平台”和“甘肃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老年人根据实际需求,通过“12349便民信息平台”线上提出需求,线下完成服务的“两线服务”方式,推动“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截止目前,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现有60岁以上老人信息57445条,签约老人389人。加盟16家服务企业,聘用各类服务人员413人,提供家政服务、康复理疗、心理咨询、餐饮等,累计提供各类服务3千多人次,开展敬老爱老活动10余场。在9个城市社区中,庙川、东城两个社区“两线服务”初见成效。同时,联合社区居委会及其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为主的专职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社区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家政、健康档案建立、探望等基础服务,组织老年人开展康复理疗、健康讲座、心理慰籍、亲情聊天、节假日关怀、政策宣传等关爱帮助服务,实现了机构、中心、社区三级联动养老服务模式。组织专业服务人员对农村分散特困供养老人定期开展衣物清洗、卫生清扫等居家关爱照料服务,改善其生活环境及精神面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已组织开展上门服务1.4万多人次,服务老人1789人。
二是建制度、强保障,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为了与时俱进,稳步规范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时跟进更新基本制度。目前,规范了老年人基础信息表、完善了基本管理制度和老年人健康档案、更新了与老年人签订的服务协议书,优化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流程图,主要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表》《居家养老评估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康复理疗室的管理制度》《静宁县服务对象协议书》等,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建队伍、强技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为持续加强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队伍服务技能,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年对中心工作人员、加盟服务企业、上门服务人员分类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及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礼仪、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孝老敬老养老文化、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信息平台应用、民法典养老服务有关条款等,累计培训人员300多人次。为更好的提供“助餐、助购、助洁、助行、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今年将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培训20名养老护理员,着力提升服务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确保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