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聚力民生 迈向美丽生态宜居幸福之城
2021-03-15 11:00  浏览:56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展望“十四五”,冰城更幸福——优良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哈长城市群合作进一步深化,哈大绥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高标准构建;哈尔滨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城绿交融、城水交融”的特色风貌进一步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民生福祉改善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同步增长,公共卫生体系和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更有温度,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平安哈尔滨、法治哈尔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哈尔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功能提升有机结合,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新蓝图绘就,新征程启航。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哈尔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迈向美丽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安排,依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的我省振兴发展蓝图,展望二〇三五年,支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粮食生产及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冰雪文化旅游体育名城,为实现“六个强省”作出突出贡献,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哈尔滨。落实强省会战略 培育哈尔滨都市圈规划实录深入落实强省会战略,发挥省会城市龙头作用,加快实施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培育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全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两圈多点”的都市圈发展格局。一核即哈尔滨主城区,两圈是以1小时交通圈为基础的都市区,包括呼兰、双城、阿城、宾县4个卫星城,以2小时交通圈为基础的都市圈,包括五常、尚志、方正—通河、巴彦4个市域次中心;多点是指县域中心城镇和特色城镇。推进哈大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化哈尔滨、大庆、绥化“1+2”城市相向发展、协同发展。推进哈大绥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协同推进哈尔滨—绥化—铁力高铁、哈尔滨—肇源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动哈长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完善与长春都市圈的联动协作体系,构建连接长春、松原、吉林等城市的南北向基础设施通道和产业合作大通道。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完善高铁与城际铁路网络,推动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开行至阿城、双城、五常等方向市郊列车。“数”描“十四五”●哈大绥联合打造万亿级增长板块,成为东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功能升级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规划实录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重点,完善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打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实施安通街打通、机场第二通道迎宾路高架等工程。启动友谊西路延长线、群力大道延长线、三合路延长线等道路工程。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推动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二期通车运营。构建内外衔接的绿道网络。通过城市绿道串联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完善适宜骑行、步行的慢行系统。到2025年,城市绿道长度达200公里以上。完善静态交通和充电桩设施。到2025年,累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万个。到2025年,新建2500个充电终端。适度超前布局燃料电池汽车终端设施,启动加氢站建设。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实施松花江水源上移及输水管线等工程,解决10万户城市居民供水“最后一公里”水质安全问题,实施阿什河防洪及河道整治等项目,推进阿什河、群力西等4个污水处理项目及配套管线工程建设,增加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强化能源保障。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以上;加快中俄东线明水—哈尔滨天然气管道哈北支线贯通。到2025年,城区燃气普及率力争达100%。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实施“哈尔滨城市记忆”工程,依托南岗中东铁路历史文化街区、道里中央大街、道外中华巴洛克等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一批集“观光、住宅、商业、娱乐及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街区。“数”描“十四五”●建成区道路总长度达3780公里,城区路网密度达8.5公里/平方公里●完成2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城市道路完好水平达优等级,城市道路综合完好率达93%●城区机械化清扫和水洗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主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地铁通车里程达92公里,形成“十字+环线”轨道交通网络●公交专用道总长度达94.4公里、公交线路总里程达5560公里新区腾飞 打造龙江版“新浦东”规划实录围绕落实国家赋予的“三区一极”发展定位,哈尔滨新区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创新发展,更好发挥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辐射作用。加快先行先试。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为全省全市改革创新提供范式。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企业设立网上自主申报、无人工干预审批。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人才引进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设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坚持“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即创新”,复制先进地区改革试点经验300项以上,形成省内首创或国内领先的制度创新案例100项以上。建立以人民币—卢布为支撑的新金融体系,建设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以东北亚国际博览城为平台,设立“一带一路”国家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全市产业发展新标杆。高标准规划建设中俄高端装备产业园、碳谷智慧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高起点布局卫星激光通信、钛合金、石墨烯、中小型燃气轮机等新兴产业,申建国家人工智能示范区。培育壮大通航飞机、食品、金融、数字、光电、医药等10个以上百亿级产业。“数”描“十四五”●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达20%、25%●力争入区企业超过3万家●入区外贸进出口企业达1000家、新设外资企业800家●城镇人口达150万厚植生态优势 大美冰城锁定绿色发展规划实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生态强省建设目标,巩固提升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哈尔滨。打造高品质国土空间。编制实施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坚决守住生态空间利用底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落实林长制,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储备林建设工程等。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到2025年,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70%、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实施“蓝天工程”。实现主城区散煤清零,完成燃煤电厂和市区建成区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到2025年,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采用煤改气、煤改电、集中供热等方式替代散煤供暖。到202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达到省要求。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住宅性能认定的项目建筑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5%。推进垃圾治理。到2025年,实现城区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率达80%。发展冰雪产业。做强哈尔滨市区冰上产业和亚布力滑雪产业,规划建设亚布力世界级冰雪度假小镇,将亚布力建设成为“中国的达沃斯,世界的亚布力”。培育寒地冰雪全产业链,规划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开发生态旅游。打造金源文化游、森林小火车漫游、休闲自驾游、养生度假游、美丽乡村游、红色文化游6大生态旅游主题观光线路。“数”描“十四五”●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4%●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达2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单位GDP用水降幅达2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提升生活品质 建设美好幸福城市规划实录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以上。建设健康哈尔滨。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6名、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0张、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2.5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94平方米,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0%以上。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4.5个;力争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比重达60%以上。“数”描“十四五”●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3%●培育青年电商5000人●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覆盖率达10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人均预期寿命达81.16岁兜牢安全底线 打造“平安哈尔滨”规划实录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维护城市安全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完善平安建设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哈尔滨。兜牢安全生产底线。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产品编码管理追溯体系。新建13个消防站。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推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构筑救灾应急保障体系。以建设韧性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救灾应急保障能力,建立食品、医疗等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与实物储备、社会储备为一体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储备库。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乡镇和街道社会治理“一张网”。“数”描“十四五”●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以上●实现城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95%,95%以上村(社区)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府服务事项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发布人:662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