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在世界经济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虽然还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但是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也是在向发达国际看齐,比如在养老金上,即使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2021年中国人民的养老金不负众望继续上涨,甚至实现17连涨,这足以见得中国政府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在保障基本民生上所做的巨大努力。养老金上涨的背后动力,就是经济发展势态良好的体现,再加上,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老龄人口数量大,有需要养老金给退休人员更多的生活支持,但另一方面,即便养老金在不断上涨,老百姓却并不是特别开心,背后具体是什么原因以及养老金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编带大家来分析了解一下。
养老金将将迎来哪些特殊变化?
按照往年的参保条件来说,如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纳15年的保险费,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所以很多人就想尽快把保险费交齐,以便开始领取养老金。此次规划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不断加深,在十四五期间将对养老金进行调整,修订发放月数,缩短缴费时间。
最后,就是在当今电子化的时代,数字经济也非常成熟,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在以往,老年人们都需要携带社保卡等各种资料才能去领取养老金,过程繁琐,很多老年人都整不明白,但是目前来看为了简化手续以及方便群众,会推出电子社保卡的方式,通过电子社保卡,你可以查看自己的缴费情况、个人信息等各种社保信息,只要在手机上注册绑定,足不出门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这样的操作可以说是非常方便和人性化了,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出门不便等问题。
养老金主要向三类特殊群体倾斜
我国养老金实现了17连涨,虽然对于养老金,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有三个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金是会比其他人涨的多一点的。
第一类,主要是指7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他们退休年龄早,领取的养老金却并不高,主要是他们一直实现的是当时的资金标准,在我国养老金迎来了17连涨的背景下,高龄老人的退休工资也因此远不如选择刚退休的职工,并且高龄老人生病和生活方面困难也较大。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新修订的养老金也会向他们倾斜。
第二类,曾经主要是上世纪70、80年代前往边疆地区建设的群体,他们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燃烧自己的青春。他们中有些人有也选择在边远地区扎根下来,养老保险金向他们倾斜,也表现了国家对他们的奉献精神做出的肯定。
第三类主要是因病致贫的退休老人,人有生老病死,老年时期更是疾病爆发的高峰时期,因为生病而导致倾家荡产的不在少数,而上了年纪没有收入的老年人在面对疾病时更是无能为力,养老金向这类人群倾斜也是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
养老金上涨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国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像2021年全年的GDP增速只有2.3%,但是在全球疫情的情况下,中国也是在2020年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只要经济增长,国家就会把经济发展的硕果分享给老百姓,比如国家每年上调各地基本工资。
受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下降,提高退休人员生活幸福指数,保证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上调养老金也是在情理之中,尤其是老年人年纪大,身体疾病多,大病小病都需要花钱。
最后,国家的强大是上调养老金最根本的底气,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反映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上,目前来看,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是我国是完全有实力给上亿的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的,不但如此,养老金市场的投资也获得比较大的成功,每年的回报率在7%-9%之间,这也奠定了国家上调养老金的物质基础。
为何养老金连涨,大伙还是不太满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有钱拿,大家当然是开心的,但是选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加剧,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对于没有劳动收入的退休老人来说,唯一的收入也就是退休金、养老金,虽然每年他们都在上涨,长得那一部分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以前一块钱买两馒头,现在一块钱只能买一个馒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就是这意思。
其次,养老金的标准并不统一,自然也就造成了不公平的,主要是工作企业性质所造成的,像事业单位,国企退休的职员,他们的养老退休金自然是会比农村居民的高出很多,养老金高的又觉得在城市生活,成本高,得到的养老金并不足够,而养老金低的农村退休人员,获得的养老金又没有城市居民多,最终造成了这一矛盾局面。
总结:
中国养老金实现连涨,这不是坏事,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民奋斗的硕果,自然最终这些成果会回馈给那些曾经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在未来,我们也有信心相信,国家在社会保障,以及做好社会兜底的工作上,会继续努力前进,带给人民更多发展成果,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独生子女多,所以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给父母养老,也是一件很有经济压力的事情,未来老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相信中国的养老制度也是围绕人民需求,不断做出改进,也愿我国的养老制度越来越完善,实现“大同社会,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养,老年朋友都能过上安逸的晚年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