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金和退休工资是不是一样的?看看养老制度的演变史,真复杂
2021-06-20 00:01  浏览:139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养老金和退休工资,现在来看是一样的,主要是指办理退休了的老人按月领取的待遇。但是认真的讲,从来没有“退休工资”这一个概念。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关待遇叫做退休费,但是大家习惯的称之为退休工资或者退休金。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大家领取的退休待遇叫做养老金。


退休费。


退休费这个定义,源自于1957年《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根据其第二条规定,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符合相应条件的应该退休。第四条规定,工人、职员退休以后,按月发给退休费,直至本人去世的时候为止。同时,国家还建立了相应的退职规定,待遇叫退职费。


实际上,退休、退职的有关规定,最初又是源自于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当时规定达到相应的年龄和条件,办理的手续叫做退职养老,领取的待遇叫做退职养老费。


退休费待遇,实际上是按照国家规定根据退休前本人连续工龄(本企业工龄),确定发放退休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比如说连续工龄10年以上15年以下发放基本工资的60%,15年以上20年以下发放基本工资的70%,20年以上发放75%。在当时,实际上社会的基本工资是相当稳定的,也没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待遇。由于当时的退休费待遇跟在职职工的工资挂钩,因此有人也称之为“退休工资”。




养老金。


其实,现在大家一眼就看出过去退休费待遇的缺点。如果本人的退休前工资突然提得很高,也要按退休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吗?比如说最后一年工资提到2万元,而平时每月都是2000元的工资。所以,这种退休制度并不科学。


过去的退休制度,都是由用人单位提取退休费待遇或者由国家承担。但是这种退休制度又大大限制了人们的就业。为了保障退休的水平,国家对于企业职工的限制也会非常高,当然也不会让私营企业职工出现。这种情况结果就是大多数人没有退休待遇。


随着改革开放,私营、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新兴经济形式快速出现,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之前的养老模式,一般称之为国家保险模式。社会保险模式的覆盖面可以达到整个社会。




1986年10月开始,我国在国营企业对于新入职的职工率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对于国有企业全部职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国家允许各地将私营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纳入养老保险制度。2014年国家统一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5621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4244万人,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参加养老保险,领取的待遇叫养老金。2020年我国参保离退休人员数量为12762万人,领取的养老保险基金为51301亿元。


所以,养老金跟退休工资一样,主要主要指是退休老人待遇的,相对而言,现在正确的叫法是养老金。


发布人:de7e****    IP:101.229.5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