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能找到自己的真爱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想一想在每一个人过往的生命里,除了亲人以外,那些真爱也就是存在青春懵懂的四五年。虽说这个时间足够可贵足够美好,但比起漫长的人生来说,满满的回忆里只是几个瞬间而已。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各种无限的可能,我们都希望自己健康幸福,踏踏实实走好这一生。
一、60岁的老人李大爷再次获得真爱。
他今年60岁,曾经是一位小学教师。年轻的时候可谓真是孤独终生。说起过去,真的是眼泪止不住啊!因为自己的妻子在20多岁就去世了,留下两个不满5岁的孩子。老人又种田耕地又教书还抚养孩子,真的很同情他。
后来有一次李大爷生病了,顾了一个保姆照顾,保姆竟然多次把自己的老伴带到家里,李大爷觉得这样很不好,就把她辞掉了。
接下来,李大爷又顾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也是不称心,比较懒惰,衣服碗筷都不怎么收拾,整个家脏兮兮的,最后也给辞了。
到了60岁了,两个孩子也自顾不暇,考虑到养老的问题,准备找个老伴,后来经人介绍谈了一个比自己小8岁的老人,发现思维根本不在同一水平。
后来,突然发现老大爷喜欢上了自己的亲家,亲家也是失去了老伴,而且他们俩还有一种冥冥之中的爱意,后来在女儿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地走到了一起,还给老伴买了戒指和项链,来一次新时代的爱情体验。
以上的故事给了我们几点启示,值得所有人静下心来思考:
1、儿女要常回家看看。
作为儿女,父母操劳一生把我们养大,我们要不负众望,有空的时候记得常回家看看。毕竟家是永远温馨的港湾,要多给父母带来点欢声笑语,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如果有机会,可以带父母多出去走走,去全国各大名胜旅游胜地去参观一下,散散心,让自己疲惫的身体得到短暂的休息。
2、支持老人寻求真爱。
父母在世,操劳一世。尤其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父母,真的太不容易了,那个年代生活条件艰辛,老人们省吃俭用,只为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我记得我姥爷和我讲起过他的童年,那种贫穷也许我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
姥爷家真的很穷,只能靠天吃饭,养鸡卖鸡蛋供养我姥爷读书。他在15岁才踏进学校,开始读书,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吃穿缺乏,吃得不好而且每天饿肚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单薄的衣服,住在学校的锅炉房,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真的现代人无法体会。
但是好在姥爷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同样顺利地当上了一名教师,生活才有那么一点点转机。
所以说,在那个年代的人,一生只为生活而奔波,我们做子女的要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如果有一方父母不在,尽量给老人找一个能处得来的老人,陪伴他度过最后的人生。
3、年老后宁可找个老伴,也不要抱团养老。
无论处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利益关系的时代,毕竟抱团养老没有血缘上的关系。
大多数找老伴也是为了人生能不孤独,生病的时候有个人照料,相互走过后半生,但是抱团养老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是性格相投的老人聚在一起,但是毕竟多多少少都会因为一些琐碎之事而产生纷争或者在相处过程中有对方看不惯的某些行为等,都会影响到其他老人的情绪以及不满。所以建议选择找老伴或者雇佣性格和思想比较单一的保姆,也就是双方都是为了陪伴,互相扶持,互相理解。
最后,我很支持老人重新来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我身边有一个老人,老伴去世了,她就住在儿子家里,顺便接送孙子,做饭和干家务等,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和媳妇起冲突。
说来我也是很同情她,去年遛娃出来哭泣着诅咒自己:活着还不如死了。媳妇的衣服自己都懒得洗,也是让婆婆洗,更别说做饭,购物等日常家务了,结果自己累得每天腰疼晚上睡不好,更可恶的是媳妇把孙子也安排和奶奶一起睡,孙子估计由于某种原因,总是夜啼,上厕所等,她都得亲力亲为,感觉每天像个杂工一样不被尊重。
前几天孙子发烧,媳妇怪怨婆婆照顾不周,婆婆哭着想要回家,但是想想儿子,又隐忍了。就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不和媳妇处理好关系,等老了估计儿子都不待见。
也有的人劝她:现在你还能行动,有用人家才让你和一起住,等你老了行动不了,估计媳妇更加刁难你,有可能还要把你赶出家门。
老人也是左思右想,要不要为自己积攒点养老费,不得病还好,万一得病就真的等着就是等待的就是死亡。目前老人把自己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楼房和轿车还有车库,自己所剩无几,这几年还在给儿子补贴家用。
我常常看到她一个人抹眼泪,也许内心真的很不是滋味,但是一切都在忍,我觉得不该忍的时候就不要忍了,应该搬出去,不要和媳妇长期住在一个房子里,弄得大家心情都不好,要为自己的余生考虑一下,也可以搭伙,有个真诚式的陪伴。
我想说: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听了真的令我寒心,父母养大孩子,孩子却不孝父母,这样的案例还真多。希望所有的人都换位思考一下,做一个孝顺父母,关爱父母的孩子,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