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有个特别怪的现象,“老人宁可一个人住自己的破平房,也死活不愿住进子女宽敞的大楼房”。
其实,这是老人在拒绝废物式养老的表现,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01中国特色——废物式养老
中国是一个倡导孝文化的国家,如果哪家的孩子不孝顺老人,不仅会被街坊朋友笑话,更会被社会舆论谴责。
老人含辛茹苦几十年将孩子养大,孩子自然也希望老人岁数大了以后,可以乌鸦反哺,让老人享享清福。
接老人住宽敞明亮的楼房,每天陪伴老人,做点可口的饭菜、出入有电梯、平时在园区里散散步遛遛狗,是中国多数子女眼中的养老标配。
殊不知,这种儿女自以为很孝顺的养老方式,实则正在摧毁许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因为这样的养老方式,正在无形中慢慢将老人“废物”化,因此也被称为“废物式养老”,如今引发了巨大争议。
虽然生活环境变得更好,然而心情却越来越糟,熟识的街坊被陌生人替代,自由随心的生活方式被儿女的科学养生替代,满园的蔬菜被钢筋水泥替代,安静的夜晚被汽车声替代。
尽管不需要种园子,不需要养家禽……貌似生活中除了吃就是睡,看似清闲,可老人只感到孤单和空虚。
最惨的是,很多新鲜事物确实让老人感觉很好却又因不会用、变得很闹心,觉得自己与时代脱节,已经老了、什么都不会了、废物了。
这就是为什么享受养老标配的老人,脸上笑容越来越少、越来越无精打采的缘故,也是很多老人宁可住平房也不愿意进城住的原因,快停下吧。
02让老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真孝顺
“老人操劳一辈子,让他们晚年享享清福”的想法没错,但享清福一定就得是被圈在钢筋水泥的牢笼里吗?
人活一世,小时候被家长管束、长大了要为孩子付出几十年,还要赡养老人,等终于可以为自己活,过随心所欲的生活时,一切又不由自主了。
我想,很多老人都想看看没看过的风景、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而不愿被束缚在一个冰冷的房子里。
德国86岁老太太在世锦赛上表演健美操,凭借优美的体操动作和超棒的平衡感,在双杠和自由操表演中惊艳全场。
英国90岁二战退休老人,因为喜欢工作,退休后在俱乐部当保安,又持续工作了30多年。
中国68岁的极限运动狂人何葵明也曾说:“我的青春是从60岁开始的”。
人老不老,从来不是由年龄界定,而是心态,只要自己认为自己不老,就能将晚年生活过出不一样的精彩。
还记得2008年年过半百的老哥俩,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用一辆三轮车拉着80多数的母亲走过全国50个地方,总行程7000多公里的新闻感动无数人。
作为子女,我们孝顺老人没有错,但养老不该是我能给你什么,而是给你你想要的。
03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是子女给予的最大的幸福感
当然啦,大多数老人没有如此宏大的理想,只想待在熟悉的家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
子女把老人接到家方便照顾是对的,但也要想想,白天年轻人都出去上班,留下老人自己在家,身边没有认识的人可以聊天,外面的环境太复杂又不敢走远,是多么难受。
还有的老人拥有传统的“落叶归根”思想,让他们待在城市里反而是种煎熬。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经验、智慧、眼界、洞察力,很多时候是年轻人都比不了的,这是社会沉淀下的宝贵财富。
老人对我们的小家同样价值巨大,不要因为我们会很多他们不会的东西,就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废物。
没事教老人用用手机,干点力所能及且不至于有危险的小事,每天晚饭后一起散散步,偶尔叫上几个熟人来家一聚,我想他们会更幸福。哪怕是出去跳广场舞,或者和其他老人钓钓鱼。
孝顺从来不是自以为是,应该是由心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