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东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王国芸应邀参加乡村笔记组织的全国乡村老人生存现状云调研活动,在为期10天的线上调研活动中,对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富塘村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头道镇延安村的5位居家老人以及3位村中相关领导和负责人开展了线上调研和服务工作,撰写的调研报告在496份调研报告中脱颖而出,取得优秀调研报告称号。
此次调研采取课程与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共有496位同学参与。参与成员共分为8个小组,分别为政策制度(一、二组)、乡村经济(一、二组)、生活文娱(一、二组)、医疗保障(一、二组),王国芸同学作为政策制度二组的记录员身份参与此次课题。采访前组内通过讨论敲定了采访提纲,并做了充分的调研准备,采访过程中由各组访谈员进行访谈,记录员记录,虽然是线上采访,但通过视频看到了访谈对象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环境状况,“在互联网时代,线上即现实”。在针对延安村的采访中,她对一位从事乡村康养工作的负责人金万熙印象深刻,万熙的乡村老人康养工作源自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因为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因此她一直从事青少年工作,在带领青少年去农村做游学时她注意到朝鲜族的老年人与其他地区的老年人不太一样,他们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文娱生活,于是她想如果全国的老年人都能如此,或许空巢老人也能有自己的快乐生活,于是投入了乡村,从事康养小镇的建设工作。目前为止,康养小镇已经与宁波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夏天会有一些老人来到康养小镇进行疗养和避暑,康养小镇的加入也让村里的集体活动变得丰富起来。
采访前准备中,调查员向大家展示采访地的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是乡村笔记,成立于 2017 年 9 月,是一家致力于用教育连接城乡的社会企业。乡村笔记通过开设乡土研学、城市职旅与乡间风物三大板块,加强城乡平等交流。为城市孩子拓展乡村视野,为乡村孩子扩展职业可能,并为乡村发展带去城市支持。疫情期间因为无法真正带队出行,于是开设了云调研的方式,此次的乡村老人生存现状研究便是其中一次尝试,希望通过访谈养老产业从业者、基层乡村干部及“打工人”代表、空巢老人等不同背景人群全面了解乡村老人真实生活现状。此次活动为半公益性质的调研活动,有500余名青年参与活动,以线上的方式与乡村老人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并撰写了496份乡村老年人生存现状调研报告,为接下来中国乡村老年人生存现状白皮书做了奠基工作,让被社会忽视的空巢老人有了发声的机会。
通过参与此次活动,王国芸同学表示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此次活动的半公益性质,乡村笔记得到了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配合和大力支持,采访到了与乡村养老问题直接相关的一些核心人物,且得以与当地老人进行直接的交流,也让此次活动更加有现实研究意义和真实田野价值。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空巢老人已成为常见社会现象。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因此关注乡村老人的生存问题和生活现状是当下相对急迫且有价值的事情,目前的老龄化现状让老年人的生存问题进入当下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关注主题当中,也通过此次活动进入更多青年学生的研究主题中。
课程与采访结束后,便是紧张的调研报告撰写阶段,因为时间较短,王国芸同学充分利用时间选取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阅读。在反复多次看完所有的课程和采访视频之后,她想到之前上课时读到的一本NHK《无缘社会》的采访实录,那本书中提及的老人生存现状更多的是孤独、无助与消极,但在这两个样本村中,她看到这两地的老人生活态度积极,并有很多的生活寄托,当地的养老政策也非常值得借鉴,也许可以为预防中国出现无缘社会的状况提供帮助,于是将选题敲定在“无缘社会”角度,并期望通过总结样本村的养老政策,为养老问题建言献策。经过评选,在参与的495份报告中有20篇被评为优秀调研报告,王国芸同学的报告也在这20份之中。此后,她表示因为之前的报告撰写阶段时间比较仓促,之后还会将此课题进行下去,运用已经掌握的调研材料,查阅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料,期待有新的成果产出。(司忠丽 王萱)
云调研社群内宣布优秀调研报告公告
课题结项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