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70后养老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我就是一名70年出生的人,我经常假想再过20、30年以后,到那时候我们这些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怎样解决养老问题,特别是我们只有一个闺女的人。
70后的人等老了的那一天,让我们不敢想象。
别看我们现在好像生活的很舒服、很惬意、很风光,真等到了那一天,或许我们是最遭罪、最受难、最不幸的人,假如身体不好,往不好听的话来说,万一不能自理了,配偶还有的话,可能还有老伴侍候,配偶先走一步的话,剩下自己就是一个大麻烦。依靠儿女?我们70后都赶上了国家号召,独生子女占据大多数,国家放开二胎后,我们又不能生育,所以,当自己病倒在床,所有负担都压在了独生子女身上,要是只有一个老人病倒了还好说,如果双方四个老人都病倒了怎么办?
依靠养老保险?现在的养老保险人与人之间相差很大,特别是我们农村人,虽然也有农村养老保险,因为基数太低,将来的保险金不会太多,恐怕不够负担生病住院吃药护理的费用。
依靠政府的福利?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了2.6亿,再过20年,70后出生的人也到了古稀之年,全国老人数量至少要增加5000万,这么一个庞大的人群,单纯依靠政府福利显然是难以彻底解决问题的。那么,我们70后将来的养老问题只能依靠社会来解决。
社会养老依托的是敬老院、老人照料中心等机构,但是按照现行的模式也不能彻底解决。
当把养老问题推到社会的时候,那只能依托社会上兴办的敬老院、养老院、老年人照料中心等。而现在这些养老机构的统一模式是:按照老人的身体状况分别收取不同的费用,身体越差费用越高。到这些养老机构的老人分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病重不能自理的孤身老人。子女没有时间照顾,送到养老院花钱找人照顾。
二是无子女的老两口。身体状况还可以,退休金较多,等于把余生交给了养老院。
三是夫妻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配偶进了养老院找人侍候,身体好的还留在家中,两个人过了一辈子,到老了分居生活。
养老机构以费用的高低来确定养老的标准,虽然有养老补贴,但是,还是以盈利为主。
70后将来有没有一个最佳养老模式呢?答案是有的。
对于我们这些70后将来的养老模式,我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将来以后,我们可以实行“群体养老”模式。就是仍然依托养老机构,但是不像现在这样单个人或单个老两口去养老机构,而是以一个群体为单位,整体到养老院。比方与你共事了几十年的好同事,或者你从年轻时候就交往的好朋友,也或者自己远房门上的好亲戚,只要你们觉得志同道合,在年轻时候关系很铁,那可以组织起来,几家或十几家整体结伴到某个养老院居住,这样的好处首先是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在养老院里天天看到的都是一辈子的熟人。其次是不会感到无助,因为都是老熟人,多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谁有困难都会乐意去帮助。再就是没有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生活环境,可以和熟人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牌、下下棋,情绪不会因外来因素出现波动,对身体健康有益处,这样的晚年生活方式,无疑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当然,这样的养老模式需要养老机构进行一些改变。首先是住所的改变,要把组团而来的老人们的住所安排在一起,实行区域管理,或者是在一个大院里,或者是在一个单元里。其次是餐饮的改变,养老院设有餐厅,老人就餐自己根据爱好自行购买,或者允许身体条件尚可的老人自己做饭,养老院负责食品材料配送。第三是增加娱乐场所和项目,让我们老人老有所乐。
总起来一句话,就是把养老机构建成一个养老村,在不改变我们老人原有的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基础上,由过去的分散居住改变到集中居住。
这个模式更适用于农村,拿出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小村,专门建成一个养老村,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都可以结伴而来。当然所产生的费用一个是依靠老人的退休金、养老钱、子女的赡养费等,另一个需要政府加大养老补贴力度,也需要社会爱心企业的善款资助。
以上是对未来70后的养老模式的一个分析和设想,因为水平所限,只能是一个简单的架构,具体操作需要有更进一步的论证和规划。本权当抛砖引玉,欢迎有更多想法的朋友给予完善补充和纠偏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