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想问,灵活就业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是不是一样?因为很多人担心灵活就业缴费不划算,将来是二等待遇。
我们现在的职工养老保险覆盖三类人群: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含无雇工的个体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下机关事业单位,以前的时候他们是不用自己缴纳养老保险的,但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他们也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方式、比例、养老金核算方法都一样。也就是说,2014年10月1日之后入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来退休后养老金核算不再享有“特权”,计算方法与企业职工相同。但是由于他们缴费基数高、缴费年限长,平均养老金还会比企业职工的高。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职业年金,而企业里的企业年金只是自愿性质,很少由企业给职工缴纳(国企除外,国企不差钱)。
好, 言归正传,只要养老保险缴费条件相同,养老金是一样的,不管是灵活就业参保还是企业参保,因为养老金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灵活就业缴费成本比企业参保要高)
既然说到了缴费条件,那么就再看看影响养老金的因素有哪些?
先看公式: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与所在地社平工资(非全口径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有关。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数,每年的平均缴费指数=你个人的缴费基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全口径),也就是100%缴费基数那个数字。这几个数据都是越大越好。
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年龄有关,因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决定进入个账户的金额,退休年龄对应养老金待遇计发月数。缴费基数、年限越大,退休年龄越晚,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综上,影响养老金的因素有四个: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年龄。这里面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也就是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
所以,不管是哪种方式参保,提高缴费基数、增加缴费年限才是增加养老金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