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唐朝诗人郑谷的这首《中年》,把中年人的忧愁烦闷、百感交集,刻画得相当贴切。
中年,是人生最难走的一段路。既要顶着事业的天花板,又要面对家庭的鸡零狗碎;既要经受面部的衰老和身体机能的退化,又必须担起“上有老,小有小”的生存压力,如果再碰上婚姻或经济的重大变动,无疑会让“中年危机”雪上加霜,愈发心力交瘁。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已是无能为力,只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把日子一天天扛过去。
中年危机的诱因极其复杂,但基本可分成两大类,“缺钱”和“缺爱”。那么, “缺钱”和“缺爱”到底哪个更痛苦?
1. 缺钱让人举步维艰
俗话说得好,“人穷气短”,对于中年人来说,钱才是最坚实的底气和本钱。
在中年时期,不论是孩子的教育,还是父母的养老和医疗,都意味着巨大的花销。缺钱就意味着深深的无奈和绝望——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儿女的婚事谈不拢,父母生病了只能“硬扛”,不敢去医院……换言之,中年人要是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光自己苦,家人也要跟着一起受苦。
刘伟曾是一家公司的高级经理,收入相当可观。可天有不测风云,他在39岁那年,碰上行业的大萧条,公司因效益不好大量裁员,很不幸,他被裁掉了。
失业让刘伟断掉了主要收入,还要面对一大笔房贷、孩子不菲的培训费用,再加上老家务农的父母身体毛病也越来越多,一切压力扑面而来,令刘伟感到天旋地转。
但生活不会给他彷徨哭泣的空闲,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他起早贪黑地跑起了网约车。
为了省钱,他跑车时从不在外面吃饭,总尽可能顺路回家吃。有时跑得远了,回家浪费油钱,他就掏出早先备好的卷饼,在接单的空挡,停在路边扒上两口。
屋漏偏逢连夜雨,多年来的积蓄之前拿去投资理财,碰上平台跑路,一半积蓄打了水漂。这事他还不敢告诉妻子,只是一个人在外出跑单时,几度情绪失控地大哭。
中年缺钱,让他倍感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时刻经受着绝望和无助的煎熬。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只知道一家老小都指望着他吃饭,别的不能想,也不敢想。
曾经在刘伟收入不菲时,妻子当了全职太太。现在他失业了,家里经济状况一落千丈,妻子没有嫌弃丈夫,而是无怨无悔地跟他共渡难关。妻子找了一份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尽管收入不多,也能或多或少地分担一些。
刘伟看着穿着超市工作服的妻子,心里既是感激又是内疚。妻子总是宽慰刘伟,钱少了可以慢慢挣,只要一家人好好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惆怅”,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年缺钱的境遇最为贴切。
电影《摩登时代》
中年时,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从前,而这时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却要面对更大的家庭负担,不免让人感身心乏力。真到了缺钱的时候才会明白:人生无常,只有手边握紧的金钱,才能是抵御风险的资本。
2. 缺爱让人活得麻木乏味
人不止有物质需要,还有强烈的精神需求,缺钱让人举步维艰,缺爱也会让人活得麻木乏味,如同行尸走肉。
赵梅跟丈夫是通过相亲结婚的。相亲跟自由恋爱的区别就在于,时间太短,没有足够强大的情感基础,就匆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了婚生了孩子。
在赵梅看来,自己跟丈夫的感情很一般,只因为两个人条件挺合适,加上双方父母的催婚,就顺理成章结了婚。本想着日久生情,两口子可以顺利将不强烈的爱情转化成亲情,相濡以沫,共度余生,只可惜过了几年相敬如宾的日子后,两人性格冲突凸显出来,争吵也越来越频繁。
但因为儿子和父母的羁绊,两人吵吵闹闹了十几年,依旧将就着这段没爱的婚姻。
赵梅有着稳定的工作,加上本身物质欲望不强,很少为金钱的事情发愁。对她来说,缺钱不可怕,可怕的是缺爱——自己就像掉进一口枯井,无论怎么哭喊,得到的只有自己的回声,最后嗓子喊哑了,颓然在井底失神地望着井口,逐渐变得麻木。
内心的孤独时刻折磨着赵梅,她抓不住丈夫的心,只能紧紧地抓住儿子。她把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儿子身上,她希望儿子听话懂事、努力上进,有个好的前途,回应她对爱的渴求。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因学业的巨大压力和母亲令人窒息的管教,变得异常叛逆,常常旷课、打架,故意惹赵梅生气。
赵梅觉得淡漠的丈夫和不服管教的儿子都不爱她,虽然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对于她而言,只是生活在一座缺爱的孤岛上,也完全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何在。
她向闺蜜倾诉,自己浑浑噩噩地过活,下班不想回家,而习惯去街上溜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打发时间,至少在人群中,能感到自己不是孤零零一个人。她不止一次地想到离婚,冲出缺爱的牢笼。
但闺蜜劝她,人到中年,要得过且过,不要折腾,离婚还会影响即将高考的儿子,到时候得不偿失。
中年人其实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极度地渴望着被关爱、被照顾、被理解和被尊重,也极度恐惧孤独,常常会因内心渴望得不到回应,而变得歇斯底里、面目可憎。
缺爱产生的孤独和怨气,就像是一股黑色的藤蔓,紧紧地缠绕着中年人,越缠越紧,继而引起强烈的窒息感,最后让他变得麻木而了无生气。
人这一辈子,说短也短,说长也长。短得连让人在难题交替间,没有丝毫喘息的空挡,但在面对某一困境时,人生又长得令人生畏。
人到中年,两大痛苦的源泉莫过于缺钱和缺爱,缺钱让人在家庭的重担下举步维艰,缺爱又让人在简单重复的日子中感到麻木乏味,失去生命的活力。
缺钱的嫌弃缺爱的矫揉造作,不懂生活的苦楚,羡慕他至少还有钱财傍身;缺爱的鄙视缺钱的无法体会精神的空虚和孤独,又妒忌他有爱他的家人。
人到中年,缺钱和缺爱哪个更痛苦,这个问题对于境遇不同的人,注定有着不同的答案。
人生不易,中年该是时候学会“顺应天命”,不要总是盯着自己失去或是不曾有的东西,郁郁寡欢,而是应该珍惜已有的当下。对自己稀松平常的事情,却是别人遥不可及的渴望。其实,人生真正缺少的是一颗珍惜当下的心态。
正如泰戈尔诗歌中所写的那样“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会失去群星”。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中年人想要过得舒心,需要常想一二,珍惜当下。
作者/咖啡不加糖
编辑/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