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时间一点点流逝,老人越来越多
2020-11-22 12:37  浏览:7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都老了,谁来养老?

放开二胎后,突然发现,近乎没有出现什么生育高峰。

这事,细思极恐。

因为,只有出口导向最成功的国家,才最容易出现这样的格局。

何为出口导向?无非就是压低国内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工人的工资、各项福利、储蓄的利息等,全面补贴外需的消费者罢了。

本质上,就是对内年轻劳动者不断赊账,然后回笼点美元囤起来,名曰“外汇储备”。

可真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想买的东西根本买不到。

高新技术、稀缺资源,美欧等全部封杀你,或者是漫天开价。

到头来,除了买点农产品、矿产等,其它什么都买不到。

而另一方面,现在的美元贬值之快,让囤积的美元变成了厕纸。

这可是我们全国所有劳动力牺牲自己20年的个人福利,通过承担巨大的通货膨胀、高房价等方式,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外汇储蓄。

可到了我们老的时候,要换点技术、优质资源的时候,却发现形同废纸。

时间一点点流逝,老人越来越多。

此前通过赊欠的方式导致居民家庭储蓄率极低,临老了,也就倒逼财政不得不去兜底全国的社保,起码给大家一条生存成本边界最起码需要的保障吧。

未富先老,看似是一种情怀的惆怅,其实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上的失误。

用14亿人口的劳作,花了20年,耗尽国内的本土资源,烧光居民家庭的储蓄,最终,换得的仅仅只是一大堆白条(美元)而已。

更麻烦的是,全球美元最大的做空机制,其实就是美联储自己。

疯狂的放水,让美联储的第一任务,早就从确保美元的币值稳定,变成了全面做空美元。

这其实,是对中国储备的美元财富的又一次赤裸裸的洗劫罢了,是对全国民众购买力的直接剥夺。

———————————————

事实上,日本、韩国、德国,都是极度严重的老龄化。

根子上,也是步入了上面的陷阱罢了。

只不过,它们在冷战时期,都是美国对付苏联的盟国,因此,那个时候也不折腾你什么,抓主要矛盾。

可当冷战大局已定后,日本这种疯狂囤美元的,美国人肯定要抽你啊。

你囤这么多美元干嘛?难道是要最终甩卖了,做空美国金融市场?这就是当初为什么有广场协议的原因!

唯一的区别是,日本、韩国、德国等,都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后,美国人再去收拾它们。

而此前是允许它们用赚到的美元去买新技术、优质资源等,也不阻碍人才流动和交流。

反观中国,过去30年,就没有获得过类似的待遇,因此,

非美国同盟国大规模囤积美元 = 未富先老

因此,中国近期疯狂减持美债,并不断去全球大规模采购自己要的东西,可以说,是相当睿智的!


当然,由于这招来的时间确实有点晚,所以,有2个事情其实是没法扭转趋势的:

1、国内生育率不断下降,老龄化逐步严重

2、老龄化的开支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事件

就像前段时间爆出来的,冠状支架的集采价格,从市场价的1万多,直接变成了几百元。

这严重打击了企业创新的动能,但是,也凸显了社保资金的捉襟见肘。

现如今的90后为什么大多毫无斗志?

他们与60/70/80后很不同,就是觉得有个平台混着挺好的。

根本上,就是没有背景,父母不行的,再怎么努力也觉得很难很难,从而沉迷于奶头乐。

现在退休的人,通过这些在上班的人缴金来养活他们,因为这是以前对外出口导向遗留下来的历史赊欠,不得不还。

而伴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供养不动如此庞大的老年人队伍,那么,他们又有多少购买力留给自己呢???

前段时间有机构统计,90后人均负债10万以上,不正是体现了这种当下的实际情况吗?

——————————————

这几年,大家都跟随政策的指向,开始理解了宏观杠杆率是个什么东西。

不少人的直觉反应是,这是金融问题,要监管,要压制,要打击,要收拾坏蛋。

然而,试问,宏观杠杆率为什么突然飙升了这么厉害?

借钱的主体,无非是财政、国企、民企和家庭。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前面两个占了65%左右的份额,是借钱的主力军。

宏观杠杆率的飙升,其实就是实体经济出问题了,正常做生意不赚钱,财政也收不到足额够用的收入,只能开始了借债模式。

那么,实体经济为什么出问题了?

大多数民企、国企都会说生意难做,居民家庭也会说工作难找、创业很难。

其实,无非是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整个经营环境抽税太厉害了,很多还是隐性的支出。

因此,宏观杠杆率飙升,是因为实体经济不济;而实体经济不济,又由于居民家庭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去买买买,经营环境的各种收费非常厉害。

看似金融的问题,最后其实是内需不足的问题。

这就是中国眼下需要将稳杠杆常态化的根源所在!

只要内需长期不足,那么,稳杠杆也将长期继续,且会不断打补丁。

然而,老龄化是严重打击内需的。

一个老年人的开支,最多只有年轻人的4成。

再加上资产大多在年长的人手里,大多数年轻人还是没有多少存款,且负债累累。

这等于进一步放大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内需不足的问题!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社保需要不断去股市里收银子,医药改革不断的推进,土地财政只能不断飙升。

所有这些,无非就是给社保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并同时控制一下支出的成本。

只不过,这个过程还是以牺牲年轻人的购买力为代价,以将资产价格持续做大为前提。

因此,中国长期低利率,是不可避免的。

更为关键的是,只要上述的循环不被打破,那么,伴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未来房股双high将和稳杠杆效应同步常态化。

即,内需严重不足,松一下,拉一下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短期拉升太猛,紧一下,稳一下杠杆。

这其实也是我们可以不断踩准市场大节奏的核心逻辑!!!

还记得去年我在成都办见面会,有位粉丝反复质疑上海的房价,觉得未来这个城市不可能再起来。

那么,在今年“松一下”的情况下,上海房价到底起来了吗???

做投资,不懂经济,不懂政策,不懂逻辑,还做什么投资呢???

————————————————

近期个人操作上,我的思路是:

回避白酒等前期估值极高的板块、个股,继续看多盈利能力较强的周期股(水泥、银行、证券、基建、家电、地产、化学等)的核心资产,半导体细分龙头继续看好,坚定持有。

此外,静候市场未来一个多月内的重大信号,一个绝佳的机会理应快来了。(暂不剧透)

继续看多上海楼市,已然进入无量上涨阶段


发布人:494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