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丢掉幻想,延迟退休不背低欲望社会的锅
2020-11-22 10:59  浏览:49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最近最火的话题无疑是延迟退休,感觉就像几年前的“房产税”一样让人如临大敌,争议性最大的阶段都是在“吹风”的时候。相信过不了多久,它的热度就会淹没在信息洪流当中,和其它让人心生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消息一样,终将成为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建国以来的70年,是我们经历最快速深刻变革的70年,也是各项政策最密集出台、试错、推广的70年,每一项政策都可能让无数人的生活与过去彻底不同,而对变化不满是人的天性——当然,穷则思变一样是天性——只有变化是永恒的,人的态度则没有绝对,今天的五味杂陈可能不出几年就变成了惯性思维,都不需要情绪参与。


都说现在这生活压力是逼人无欲无求,可另一方面社会又在宣扬赚快钱和即时满足的消费主义,当自己的内心被迫无欲无求,而能力又承担不了消费主义时,人就很容易陷入不满和愤怒,任何能让他挑出毛病的政策,都会变成其情绪发泄的对象。“二孩”如此、“房产税”如此、“延退”亦如此,我们在这样的“如此”中已经生活了一年又一年,最后都习惯了。

美国的通胀是因为举债引起的,但他们可以转嫁通胀,因此民众对通胀的不满几乎不存在;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多是由于结构性矛盾导致了通胀,更容易引发不满。当新出台的政策被解读为未解决矛盾时,很多人就会觉得进入逻辑死胡同,对生活失去希望,产生“幻灭感”。

生活需要希望,但不能靠幻想,世界从未许诺我们任何东西,经济也不能靠幻想支撑。日本2019年的GDP较前一年出现0.1%的负增长,CPI涨幅在1%以内,接近“滞胀”,日本国民的心态在经历过“幻灭”后,已经接受了眼前的一切。


有人说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点我不置可否,但我们今天发生的,日本都经历过。我们眼看着他们进入低欲望社会,觉得这样下去经济怎么能好?可我们此时应该反思:之前所“享受”的“欲望社会”就真的没问题吗?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又是一些怎样的“欲望”呢?美国有句谚语:“不要在不幸的时候问上帝为什么这么对你,因为在走运的时候,你可没这么问过。”

人类目前从人口总量、人均寿命、物质需求、意识形态而言都是之前没有过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也不过一百年左右,中国更短。可以说全世界人在养老问题上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发达国家的养老也不是万无一失,就如同我们不能把和平看成理所应当,我们只是恰好生在和平的年代和国家,但眼前的一切都是要随着时代变化的,一旦政策打破了你的幻想,你就嚷嚷这日子没法过了,这就和多年前那个喊“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老鼠是一样的。


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只有随着变化不断适应,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2亿年,进化也没有让它“理所应当”地永远存在,我们不过享受了几年狂飙突进的“欲望人生”,就觉得“低欲望社会”是个不得了的可怕东西,这就是在给“回归正常”扣帽子。何为正常?未雨绸缪。而所谓“高枕无忧”就如同“和平”一样,没有任何人能承诺给你,也不该有人承诺给你,你也不该去索要这种承诺。我们只能像我们的哺乳类祖先一样,时刻警觉周围环境,穷尽一切手段适应变化,方能在危机四伏的挑战中守得云开见月明。

没法赚快钱,经济就停滞,这就好比某个地方因为关闭了“风俗场所”,经济就要衰退一样,用当地市长的话说,是“很丢人的事”。我们要担心的也不是“低欲望社会”,即使日本要把这个概念坐实,也不代表我们要和他们一样——他们是变态,你也变态啊?我们要去除的,是不合理的欲望,而世界,也必须学会在“合理的”的模式下找到增长模式。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螺旋式发展前进的,当初我们有无数遭人吐糟的政策出台,一路荆棘、一路风雨,也一路前行,糟吐着吐着也吐到了今天,天塌下来了吗?把人类看成一个大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就是靠应对这些挑战增强自己的免疫力的么?“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政策我们控制不了,但自我调节力和风险管控力却是可以锻炼的,世界终将属于“剩下来”的人。

说白了,“低欲望社会”恰恰是“消费社会”炮制出的概念,没必要被这种东西牵着鼻子走。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天天听媒体编鬼故事,不如想想怎么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对家人好一点,用理性与智慧代替不劳而获的幻觉,厚积薄发,方能在惊涛骇浪中立于不败。


发布人:f53d****    IP:139.201.6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