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言行会影响福气,也会左右命运。
为人处世,能做得到这四点的人,命运不会差,往往能安享人间福。
1
管得住嘴。
海明威曾说过:“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很多时候,一个人随口而出的话,自己或许觉得无关紧要,于他人而言,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同事晓琼,特别爱刨根问底。
有一次,她参加了养老院的志愿者活动。
她帮助的对象是一位82岁的老人,老人妻子去世,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养老院,但他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
晓琼很不解,一个人年纪这么大,而且身边也没有亲人,怎么还能这么快乐呢。
于是,她就不停地追问老人:“你这么大年纪了,活不了几年了,你离死亡这么近,怎么还能这么快乐?”
开始老人只是默不作声,后来晓琼又说了一些令人难堪的话,老人实在忍无可忍,愤怒地对晓琼喊:“你给我出去!”
晓琼的口无遮拦,无疑是在老人的伤口上撒盐,让人心疼。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失误可以很快弥补,失言却可能永远无法补救。”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如果别人不想说,就不必追问。
《薛子论道》中说:“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
意思是说话要谨慎,即使是一个字,也不要轻易地对别人说;即使是一句话,也不要轻易地做出承诺。
言多必失,许多的祸事,都是从管不住嘴开始。
俗话也说:“守嘴者不惹祸,守心者不出错。”
曾国藩在年轻时,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样,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欢说大话。
有一次曾国藩父亲过生日,老乡郑小珊前来祝寿。
当时的曾国藩刚入翰林院,有些得意忘形。
就对前来祝寿的友郑小珊夸夸其谈,吹嘘自己。
没想到却惹恼了郑小珊,寿宴还未结束郑小珊就愤怒离去。
事后曾国藩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懊悔不迭,此后他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语。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为教育手下人,写了著名的“劝诫浅语”,其中第三条便为“禁大言以务实”。
曾国藩也曾在家书里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老子曰:“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谨言慎行是态度,管得住嘴是修养。
综艺节目《央视主持人大赛》播出后,很多人被康辉给圈粉了。
他在点评选手时,语气柔和,语速适中,总是让人很舒服。
比赛现场,一个叫刘妙然的选手展示结束后,康辉温和地对她说:
“整个完成的我觉得很流畅、也很规范。还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你能稍稍地停一停、缓一缓。让每一个故事在我们的心中再酝酿一下的话,可能对你整个的表达会更有帮助。”
说完,观众们掌声一片。
先肯定,再提出意见,既顾全了选手的面子,又给出了建议,一番话十分得体。
群居守嘴,独处守心,管得住嘴,才能守得住福。
管住自己的嘴,就等于守住自己的福。
真正厉害的人,守得住心,管得住嘴。
2
低调内敛。
《道德经》里讲:“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不刻意展示自己,因而更显耀;不自以为是,因而更突出;不自我夸耀,因而更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
那些性格低调,从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也就没有人能损害他们分毫。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做人锋芒太露,容易招致祸患。
做人切忌骄傲自大,炫耀自己。
越炫耀,越容易惹祸上身。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石崇斗富”的故事:
西晋大臣石崇不仅是个官二代,还是当时著名的富豪,在炫富这件事上,就算晋武帝也不是他的对手。
有一次,晋武帝的舅父王恺要和石崇斗富,结果发现自己完全不是石崇的对手。
于是晋武帝决定暗中相助,将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树交给了王恺,让他拿着这珊瑚树去打压一下石崇的嚣张气焰。
当王恺得意洋洋地把珊瑚树拿出来的时候,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石崇不屑地看了一眼这珊瑚树后,随手拿起如意便把珊瑚树给敲碎了。
王恺当时就急了,他正要上前和石崇理论,却看见石崇的仆人搬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这下子惊得王恺目瞪口呆,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石崇虽然富可敌国,但他却还是不知收敛。一边做官收取贿赂,一边经商赚取外快,他甚至还扮起了强盗,通过打劫商队而敛财致富。
贪得无厌的石崇,不但不知收敛,还不断炫富待到大难临头时,悔之晚矣。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掌控了西晋政权。此时的石崇,失去了权势与靠山。
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因贪图石崇的财富,便诬陷石崇为乱党,就这样,石崇因炫富而断送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人性最大的愚蠢,其实就是炫耀你比别人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