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1982年,11位副总理为何集体辞职?陈云:小平同志魄力惊人
2021-04-04 21:43  浏览:2761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危机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立即着手推动全党全军拨乱反正,全国开始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随着一大批老同志平反并重返领导岗位,中央只能采取增加副职、增加机构的办法来解决老同志的工作需求。这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职责重叠、职责模糊、责任推诿、工作拖拉”的局面,同时也导致党政组织系统出现“层次多、副职多、闲职多、老人多”的情况。




1981年,国务院副总理高达13人,中央部门有100个,其中部委机构52个,直属机构43个,办公机构5个。每个部门的正副部长平均10人以上,省市自治区的党委常委成员平均17人以上,有的省达到20多人。


除了部门臃肿,领导干部过多,干部老龄化也异常严重,在中管干部中,60岁以上的占50.55%,其中65岁以上的占26.7%,省市自治区党委常委平均年龄在61岁以上。


针对领导干部“老龄化”的尴尬局面,陈云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省委、地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多数是六十岁以上的干部,其中不少还是七十岁以上的干部,政府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大体也一样,从中央到县委,大部分人头发都已经白了。”




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解决“部门臃肿”和“干部老龄化”这两个问题,比喻成一场革命,他说:“这场革命不搞,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亡党亡国。”


阻力


要从庙里请出老菩萨谈何容易!许多老干部才平反,才恢复工作,他们在文革中挨整,被排除在权力之外,现在好不容易重返权力舞台,就要他们退休,很多老干部在思想上接受不了。


所以,当中央酝酿精简机构,解决干部系统吐故纳新、新老交替时,遭遇到不小的阻力。




有的老干部认为中央不公,自己刚恢复工作就要离休,屁股都还没有坐热。有的老干部认为年轻人经验不足,把重担交给毛头小伙,容易出岔子。还有的人担心,一旦离休,不在其位了,个人利益及待遇会受到影响。当时的负责中央一线工作的胡耀邦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坦陈:“近几年提了一些年轻人,阻力很大。”


邓小平和陈云、李先念等老同志,意识到如果一下子让老干部全部退下来,老干部思想上一下子很难转过弯来,需要给时间他们缓冲,同时“一刀切”的政策,会出现干部断层的大问题,毕竟年轻人缺乏经验,老年人一旦撒手不管,会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办法


邓小平心里清楚,干部新老交接的问题不能操之过急。需要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日益突出的矛盾。他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过渡性的机构,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




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这个过渡机构是邓小平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首先顾问的级别不低于同级的党委常委,让老同志们把自己的椅子移到这个地方,思想工作比较好做。邓小平在谈到中顾委的设立初衷时,说:“得立一些庙,菩萨才好安置。老同志安排好以后,就可以把中年同志提拔起来。”


其次,年轻干部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的传帮带,如果老同志一下全退下去,年轻干部确实存在实际困难。


第三、顾问这一职位也可以方便老同志发挥余热。




顾问的主要责任就是“传、帮、带”。邓小平的这一层谋略用意很深。在设置顾问委员会期间,选好年轻的接班人,并把他们放到领导岗位上加以扶植。接班人在一线干工作,老同志则利用他们的经验在二线上做参谋。等到年轻人成熟了,顾问制自动取消,终身制过渡到常规退休制,新老交替顺利完成。


除了设立中顾委,邓小平还想出一个办法来劝退老干部——提高离休待遇,邓小平考虑到许多老干部不愿意让位,是担心一旦离休了现有的待遇会大打折扣,于是出台规定,干部离休后的待遇和在职时一模一样,未到年龄主动离休的干部,还提高其养老待遇。




邓小平曾对组织部门说:“主动退休的老干部,给他增加工资。”这是一个很英明的决策,用提高待遇的办法,让老人把位置让出来,虽然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但是权衡利弊得失,还是很值得的。


过程


第五届国务院(1978年—1982年)先后产生23位副总理。1980年9月,为了让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进入中央领导层,在邓小平的努力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邓小平与陈云、李先念、徐向前、王震、王任重主动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之职。聂荣臻、刘伯承、张鼎丞、蔡畅、周建人主动辞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式标志着废除实际存在着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从此,无论你是国家主席还是县委书记,都要严格按年龄卡位,退休成为组织工作的正常制度。


紧接着,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精简机构正式开始。


5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组成人员进行重大调整,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仅剩万里和姚依林),一夜之间,11位副总理集体下岗,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到了1985年,中共中央13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减少40%,国务院的下属部委从100个减为41个,部级领导减少65%,正部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为56.6岁。


同年9月,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主动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邓小平为了表达感谢,特意请他们吃了一顿饭,一心表达敬意的邓小平连喝了5杯酒,他高兴地说:“几年来新老干部的交替,进行得比较顺利。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军各级领导岗位,都补充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一批老同志以实际行动,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件事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


1987年,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三人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元老全退。


1992年,邓小平力排众议,顶住各方压力,宣布撤销中顾委。这也标志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


同年,新华社报道了一组数据:今年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实行的10周年,至今为止,我国已有193万干部离休,464万干部退休。




一代伟人邓小平废除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解决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新老交替的历史难题,他一手设计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有感于此,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称赞邓小平是个天才实践家。


发布人:4310****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