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老龄化程度加剧及人口结构失衡而引起的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已超2.5亿,占全国14亿人口的17.8%。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测,再过10年即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或达3.7亿,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将全面迈入“老龄社会”,“养老危机”或进一步加剧。
为了应对养老危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少专家与学者提出“延迟退休”的举措。何为延迟退休呢?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是一项结合就业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延迟退休的制度。然而,从多项的调查数据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民众对于“延迟退休”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事实上,对于延迟退休这项提议,社会上也分为支持与反对两个对立的观点。支持者认为,延迟退休能够缓解国家养老金支出压力,在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当前实施的法定退休年龄的确“尚早”;反对者认为,延迟退休不仅对中低收入者不公平,同时也会增加就业压力,加重城乡居民与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所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
因此,考虑到就业、养老金、人们的接受程度等等多重因素,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一直没有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而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新生儿出生率逐年降低的事实基础之上,关于是否真的实施“延迟退休”这项措施,近期国家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当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换言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及延迟退休的落实恐已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
那么,何又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呢?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即一套较缓而稳妥的延迟退休方案。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又该如何理解呢?按照专家的解释,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即每一年或每几年延迟几个月或者一年退休,比如每3年延迟1岁退休,如果你还差6年就达到当前法定的退休年龄,则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落实之后,就需要多工作2年,即需要再工作8年才能退休。
不过,虽然国家提到了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但从目前来看,具体哪一年落实还不得而知。如若按照此前的预测,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真的于2022年落实的话,那不止是80后、90后,恐怕连不少的60后及70后也会赶上“延迟退休”!因此,在国家已经定调“延迟退休”的背景下,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与此相关的政策与知识,提前做好准备才是正确的选择!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