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辈子,孩子都成家立业以后,自己也进入了晚年生活,准备养老的时间,不少老人会思考,自己将来是要“靠孩子”还是“自力更生”。
准备“靠孩子养老”的王阿姨,晚年生活不如意
王阿姨就是很传统的到了年纪就嫁人、之后就一直相夫教子的女性,老伴去世得早,王阿姨就老了就准备和儿子一起住。
辛苦养育的儿子,老了给自己养老并没有什么错处,儿子也同意妈妈住进来,毕竟母亲一个人生活很不方便。
儿媳妇明面上表示欢迎,等婆婆来了,带孩子做家务这些就逐渐“放手”,什么都等着婆婆做。
王阿姨本身就不太好意思住儿子家,自然是什么活都往自己身上揽,时间长了,整个一个免费保姆。
王阿姨觉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到晚年只带带孙子、跳跳广场舞就好了,没想到又困在一个小房间里辛苦操劳。
父母和孩子一起住,大多数都会有一种“亏欠”心理,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累赘”,就会主动帮忙干活生活变得很辛苦。
其实大可不必,养育孩子长大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晚年得到孩子的赡养,也可以安心地接受孩子的好意。
“自力更生养老”的张爷爷,晚年自己生活
张爷爷和老伴年纪大了,就算腿脚有些不利索了,还是坚持自己生活,和老伴两个人住在旧小区。
老两口平时生活节奏慢慢悠悠,逛逛早市买买菜,中午溜达溜达或者去和同小区的老年人下下象棋等等。
但是生活总是会有些空荡荡的感觉,尤其是小孙子出生以后,他们总是会想起孩子们,觉得晚年生活有些孤独了。
孩子们偶尔会给一些钱,也会带孩子回家看看,热闹热闹,张爷爷觉得这样也挺好,孩子们也不用操心自己,自己也不用再管着孩子。
张爷爷其实同样觉得不愿意麻烦孩子,于是他选择虽然有些孤独寂寞,但是心里舒服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老人晚年生活的问题,需要孩子和父母都认真思考
孩子早晚会成为父母,也会经历身为父母的一生,所以养老不仅是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也决定了将来自己孩子对自己的态度。
孩子:
父母养育孩子到成年,付出的辛苦不可言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成为了父母,才能明白当年自己爸爸妈妈的那些心酸。
懂得感恩,知道父母的不易,将来父母晚年有需求的时候,主动帮助,平时也要多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父母:
不少的父母觉得自己晚年被儿女照顾是一种“拖累”,总是不好意思跟儿女开口提要求,其实这都是中国式含蓄的父母常有的想法。
面对孩子的照顾要享受,接受孩子的好意,也能让孩子放心,平时也可以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不然一旦空闲下来,更觉得寂寞。
养老不止这两种方式
我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即将步入中度老年化。
不少人对养老院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看法,其实现在养老产业已经越来越发达了。
社区式养老是一群老年人住在同一个社区,但是不像养老院那么限制自由,在这里老年人能住得很开心。
居旅式养老对于闲不住的老人来说更有诱惑力,去一些从没去过的地方看看青山绿水,也还是很好的养老方式。
我国其实对于养老产业投入越来越多,也有更多的养老服务供人选择,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安稳的晚年,还是要保护好身体健康,这样自己不遭罪,儿女负担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