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在退休以后能领到养老金,不用担心退休后没有收入,就医和生活都有基本的保障。农民在上了年纪以后就没有收入,看病就医就要依靠家里孩子接济,会受到颇多限制。
农民由于学历文化水平低,且年轻的时候从事体力劳动,因此身体上常会有隐疾,上了年纪以后就会有病痛出现。因此,农民在老了以后往往要承担高额看病就医费用,因病致贫的现象很常见。
针对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要分两个方面来看待,即短期的高龄老人(六十岁以上)养老和长期的农村老人养老。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养老要解决目前紧缺的问题,比如老人看病、基本生活补贴等常见问题。这些老人往往都是当年交过公粮,修过水利的农民,且是留守老人的概率很高。
针对这部分老人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定期下村免费体检,赠送一些常用药,由于城市和乡村距离远,看病的时候会不方便;二是提高养老补贴的金额,目前给农村老人的养老补贴金额不高,很难满足日常生活开支;三是引导乡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加大对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关心,定期去家中看望和走访老人家庭。
长期来看,农村老人养老要形成一套体系和制度。既能不给相关部门添麻烦,也能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避免以后社会矛盾和问题发生。
针对长期来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解决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基本能解决问题,但要做好乡镇及村级医疗体系建设工作;二是以乡镇为主体的养老设施建设,比如养老院、养老设施和其它方面的建设;三是探索农村养老金保障金融体系,推动形成以个人缴纳、相关部门补贴以及和金融机构合作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除此以外,要大力发展经济,引导村民返乡创业,子女赡养是国内主流的养老模式。
不管是短期农民养老,还是长期养老,解决的问题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用医,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农民生活不易,辛苦一辈子,老了以后可能还会被家人嫌弃,建立起完善的农民养老体系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农民养老体系建立必然是不能和现有的职工退休养老体系冲突,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我国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国内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走,短期看不可能建立起来,因此趁年轻的时候多攒钱是很有必要的,不然老了以后生活就会很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