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青春上海·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今天下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会议、“感谢上海好声音,期待民生金点子”大家谈活动在浦东新区图书馆举行。
会上,表彰了2020年度优秀人民建议100件,通报表扬了2020年度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先进集体22个。同时,大会还同步发布了由市民投票选出的“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标识”。
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中,越来越多90后、00后正加入其中,大家说,年轻不是“建言”的短板,年轻人一样要有人民城市建设的担当。
一次特别的“云会议”与“云表彰”
这是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成立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会议,也是首个“云上”人民建议征集表彰会。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原本200多人齐聚一堂的大会调整为1个主会场、19个分会场的“云会议”,主会场约70人参加,而建议人、专家、学者等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实现了跨越空间限制的“云上表彰”,因而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优秀人民建议表彰大会。
据了解,今年表彰的100件优秀建议,展现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特点,其中既有“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国家战略,如建立离岸贸易数据平台、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等建议,也有“老小旧远”等民生关切,如健全“养老顾问”制度、儿童议事进社区等建议;还有“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治理新策,如延伸“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让电子证件“亮起来”等,真正展现了“智慧在民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另一大特色是,优秀的建议人越来越多,既有经常建言献策的老面孔,也有不少新面孔,特别是越来越多90后、00后加入进来,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带来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源头活水。
退役后荣归故里的“远望一号”的建议落地,就是来自于一名00后。
“远望一号”经历修缮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这一转变正是源自一名高三学生的“金点子”,撬动了各相关部门和企业集团的集体联动,共同推动黄浦江上再现一道亮丽风景线。
去年一年,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共接收处理群众意见建议事项2万余件,围绕“十四五”规划、2021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等,开展主题征集10余次;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职能部门开展联合征集17次,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重要人民建议事项175件,获批示177条,职能部门采纳率达98.3%。
与此同时,16个区均已挂牌成立区级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实现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团市委、上海城投集团、市城管执法局也纷纷设立相关建议征集联系点或窗口,进一步拓宽了建议征集网络。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即将以矩阵方式入驻“随申办”,建议征集二维码也进一步向基层社区延伸,嵌入党群服务中心、睦邻中心、邻里中心等,并依托“人民满意窗口”建设,覆盖至全市6100多个居村,打造出全覆盖、全时域的征集工作网络。
感谢上海好声音 期待民生金点子
表彰会后,一场特别的“大家谈”活动拉开帷幕。包括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社区干部、在校学生、自媒体UP主等在内的20多位建议人代表和热心市民代表,围绕“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智慧”“发展更科学”“治理更精细”四个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建议故事,提出了更多“真知灼见”。
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在大家谈现场“零时差”回应市民建议、讲述建议转化背后的故事,也成为此次“大家谈”活动的一大亮点。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年,95后吴豪的一纸建议《“积极引入公众参与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直接推动了去年8月《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 “十四五”规划市民大家谈》活动的出炉。在这次大家谈活动现场,市发改委也介绍了规划起草中采纳人民建议的相关情况。而罗克平老先生提交的关于“老专家智库”的人民建议,非常契合规划中“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理念,被直接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
市民赵红程是上海一名互联网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轮椅人士,平时比较关注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去年8月,她将体验上海无障碍公交的经历拍成视频分享到网上,并仔细地描述了体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改进建议。
近日,了解到建议征集渠道的她,将这些建议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很快收到了回复,并在活动现场当场得到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的直接回应。
活动现场,围绕着“发展更科学”“治理更精细”等主题,市商务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市容局、团市委、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等单位也在现场回应了市民和建议人代表的期待,向大家展示了“金点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变成城市治理的“金钥匙”的过程。
青年之声:
带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青年学生的使命感,
一起成为人民建议征集人
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研二学生逄增阳参与了团市委、市学联等单位举办的“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在成果推介会上,逄增阳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联委员面对面,讲述调研项目思路。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逄增阳的研究聚焦上海老字号品牌的创新与活化。“我将自己的调研建议也在青春上海微信号上提交了。我建议推动上海高校与老字号企业进行跨界互动。”
在逄增阳看来,老字号企业有文化、内涵,年轻大学生有新创意、新玩法,让大学生参与到老字号新产品的调研、研发、设计和运营的全过程,在创新实践中传播文化价值。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也许可以在“跨界营销”中焕发新活力,打造“上海制造”“上海品牌”“上海文化”的城市名片。
在现场连线中,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大三学生徐英智则带来他作为一名杨浦滨江特邀人民建议征集员与人民建议征集的故事。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2020年,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选择对杨浦滨江沿线这块正在转型开发中区域,抱着尝试的心态,向杨浦区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滨江区域便民利民措施的人民建议。”
徐英智说:“杨浦区相关职能部门对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多次与我们团队沟通,还对我们的建议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修改的意见。”
徐英智呼吁,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青年朋友,一起成为人民建议征集人,一起为人民的城市更美好的明天而建言献策!
来自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六年级的徐晨鸣,是上海青年汇智团第四期的一名小学员。借这个机会,他也就加强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丰富参政议政的渠道提出了一些小建议。
徐晨鸣认为现在青少年普遍对于时事现状、社会热点的了解度比较欠缺,而且对时事新闻的看法和观点也并不全都正面和积极。他提议让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最普及、最基本的培养青少年参与热情的渠道;同时增加社区居委会等社会性渠道,让青少年走出家门就有献计献策之处。还可以发掘并培养一批自媒体对社会热点做一些恰到好处的剖析,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大宣传力度,让青少年有题可议。
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标识发布
这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标识”。
去年8月17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揭牌后不久,即在上海信访门户网站、上海发布、随申办市民云、“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发“英雄帖”,向社会公开征集“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标识”。今年1月13号,上海发布公布了入选的6个标识,并请广大市民踊跃投票,选出心目中的最佳标识。今天,大会正式公布市民们投票选出的“最佳标识”。
标识设计中融入了信封、双手、振翅的鸽子、白玉兰及绿叶共5大主题元素。整体的白玉兰形象、带有东方明珠的信封都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概念。手的托举动作与振翅鸽子形象的结合,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人民建议对城市发展带来源源动力。最上部的绿叶是市花白玉兰的花蕾,象征着希望至上。设计中多重上海元素融入其中,色彩搭配丰富,红、黄、蓝、绿,象征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金融贸易中心,是沿江靠海的航运中心,绿色则暗示正在积极打造的科创中心及绿色城市,契合主题的同时更显亲和力。
今后,市民们将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看见这个标识,只要扫描与标识一同出现的二维码,就可以方便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团市委引领青年建言献策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与共青团的职责任务高度契合,为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传递好青年意见呼声,引领广大青年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团市委率先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启动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
采取线上征集与线下征集相结合、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2个多月征集各方面意见建议两百余条。线上,在“青春上海”开设人民建议征集窗口,广泛征集各界青年建议。线下,市学联成立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委员会,由全市60所高校80家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组成,以“知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为载体,促进人民城市建设社会实践调研建议成果转化为人民建议;依托700余名青年汇智团成员,积极动员青年为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建言献策。
文字:青春上海·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图片: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朱雨佳
觉得文章不错,记得在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