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北京“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达1772个 覆盖98%以上城市社区
2020-12-29 16:52  浏览:99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9日电 据微信公众号“北京发布”消息,12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772个,覆盖98%以上的城市社区,达成预期目标。

李红兵表示,北京“十三五”期间取得多项主要成果:

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采暖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北京版”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低收入认定标准并轨和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筹。低保标准从十二五末的家庭月人均710元提高到家庭月人均1170元,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十二五末家庭月人均930元提高到十三五末月人均2200元。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减证便民”改革,申请材料从16项减少到3项。建成街道(乡镇)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330家,对全市有特殊需求的困难家庭开展个案帮扶。

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出台全国第一部居家养老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每年制定实施20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构建“三边四级”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44家,运营养老照料中心数量由2015年底的56家增长到2020年底的236家,社区养老服务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累计建成运营1005家。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改革,养老产业蓬勃发展,70%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兴建或运营管理。连续四年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养老机构重大风险隐患全部清除,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阳光餐饮覆盖率100%。统筹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等制度,年发放补贴津贴19亿元,惠及老年人70多万;社会优待范围由原来65周岁以上老年人拓展到全体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累计制发养老助残卡470万,所有老年人通过刷养老助残卡可以免费乘公交、逛公园。

社会福利持续加强。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完善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残疾儿童护理补贴和婴幼儿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等政策。福利机构供养儿童补助、社会散居孤儿供养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2200元。新建儿童福利院5个,累计建成16个。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截至2020年11月底, 累计发放补贴57.94 亿元,年均惠及残疾人约22 万人。

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速。时隔23年再次召开街道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颁布《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全面启动街道大部制、综合执法、社区事项准入等重大改革。全面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16个区、157个街道、3236个社区全部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市级部门下派到社区的填报表格精简84%,社区盖章证明事项从15项减少到6项。圆满完成全市村、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城市社区议事厅100%覆盖,农村议事厅覆盖率超过70%。全市登记社会组织12953个,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4.2万个;专业社工机构887家,3.6万多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441万人,志愿服务团体7.7万个。

基本社会服务便民利民。制定“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覆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全面实施婚姻登记跨区办理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婚姻登记”服务,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全部达到3A级以上标准。持续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创新救助工作理念,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万多人,成立寻亲专班,充分依托京津冀合作机制和衡水相关机构,帮助1039名长期滞留人员寻亲返乡找到了回家的路,为财政节约资金2亿元。修订《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全市慈善机构救助困难群众32.9万人次。建成社区心理服务示范站(室)121个。深化福利彩票管理销售改革,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99.69 亿元,募集公益金64.73 亿元。

关于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情况,李红兵介绍,北京积极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发挥社会组织联合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动员近3000家市区两级社会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医疗扶贫、捐资助学等精准帮扶项目3500余个,总计投入20多亿元,助力我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地区脱贫攻坚。

围绕养老服务、长期滞留人员异地托养、社会救助等“十大领域”,推进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津冀两地养老机构已有4000余名北京籍老人入住,实现“养老政策跟着京籍老人走”。河北衡水市相关机构接收安置北京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2047人,成功寻亲返乡629人。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聚焦民政服务机构、城乡基层社区、社会捐赠监督管理、清明祭扫服务、在鄂人员返京转运分流“五条战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5万多名民政服务对象“零感染”,做好全市7104个社区(村)全面实行封闭管理,2627个无物业、无安保、无封闭条件小区防控工作,为全市6.3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实名注册志愿者免费提供专属保险,累计接收疫情防控捐赠资金16.5亿元、物资2900万件,历时80天圆满完成8.9万在鄂人员返京分流安置任务,平稳有序接待全市223处祭扫点清明祭扫群众75万多人。

此外,形成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出台、京城老人首次实现异地享补贴、全国第一张社区法人“身份证”颁发、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系列标准出台、北京首个5G新型智慧社区落地实施等十三个北京首创。

李红兵表示,展望“十四五”,社会建设和民政将着力建立“五大体系”:一是率先建立适应全面小康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二是率先建立大国首都超大城市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三是率先建立适度普惠公平均等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四是率先建立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体系,五是率先建立顺畅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中新经纬APP)


发布人:203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