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言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有精神追求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的常态。对于我们“打工人”来说,相对于那些虚无缥缈的理想追求,可能更多人在乎的是薪资的多少,而对于那些到了一定年龄,已经退休的人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养老金了。
那么,养老金是什么呢?可能有许多人对此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那么小编就来帮大家科普一下。在我国,养老金也叫退休金,有些地方也叫退休费,是我国最普遍也是主要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具体是指在我国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自动退休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国家会依据每个人所作出的社会贡献的多少,以及每个人所具备的养老保险资格或者是退休条件,按月或者一次性以货币的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这不仅仅是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劳动者“老有所养”的重要保障。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国家财政在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支出高达四万九千二百二十八亿元,而达到领取养老金资格的劳动者数同样不少,高达一亿两千三百一十万人,这样平均下来,每个人每月都能领取到大约三千三百元的退休金。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并不能说是齐头并进,所以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也不尽相同。上述数据仅仅是指国家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并不能代表包括城乡居民养老金在内的综合数据。
也有许多退休人员表示,自己每个月的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左右,相对于飞涨的物价来说,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养老金也可以再涨一些。虽然国家在这方面一直在加大投入,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在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上,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在已经悄然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历了诸如新冠肺炎之类的重大考验,而事实也证明,尽管今年的疫情造成了许多损失,养老金依然达到了5%左右的涨幅,实现“十六连涨”。这对于刚刚经历了新冠肺炎肆虐的人们来说,称得上是一个好消息,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好奇,今年养老金是否能够延续过去的辉煌,实现“十七连涨”呢?
提到这个问题,在此前有一份名叫《经济参考报》的刊物中曾经有过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报道,有专家根据今年的国家政策推测,今年的养老金形势依旧坚挺,大概可以达到3%~5%的涨幅。
无独有偶,在今年三月份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完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加大对养老金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而关于这一政策的落实,相信不久就可以见到成效。
实际上,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之前,山东和江苏已经先行一步,江苏原本省内退休金最低标准为163元,如今已经提升到了170元,而山东也将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80元上调到了190元。
不过说到底,数据能够展示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平均水平,然而每个人能领到的退休金数额则不尽相同。
简而言之,有以下三类人是可以领到更多退休金的。
1、缴费基数大,时间长
众所周知,养老金是退休后陆续发放的,但是这个前提是在退休之前的生产生活中需要按时缴纳,而基本规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所以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能够多缴养老保险,那么退休后能够领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而这也恰恰体现了我福利体系的公平性。
2、援边退休人员
之所以给年轻时曾经援助过偏远地区的人员更高的养老金,是因为边疆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各项设施也不尽完善,而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毅然远赴边疆,为边疆建设添砖加瓦,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种精神无疑是可敬的,而这也是为他们所做贡献的一种肯定。
3、高领退休人员
因为高领退休人员年纪大,身体健康状况也相对不稳定,而且有些也丧失了劳动养活自己的能力,所以对这样一部分人员国家会相对更照顾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令人可喜的消息传来
1、养老保险发放将实现省级统筹
在此之前,许多地方的养老金发放是由县级发放的,而实现省级统筹后,大家就可以在固定日期领取养老金,也会避免发生养老金发放不足额、不及时的情况。
2、专家建议提高养老补贴
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了。毕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许多人的经济负担。
结语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也将更加完善。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