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9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3.5%。河南人口总量9936.6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数量1796.4万,占省总人口的18.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40.2万人,占13.49%)。
预计2022年,中国正式由老龄化社会步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峰值。创建“物联+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可大幅度的帮助综合养老提升管理标准和效率,智慧养老行业将迎来发展的良好时期。
就目前智慧康养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针对性应用相对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一方面智慧养老面对的用户主体为“40后”、“50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的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划等号,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驿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所以从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定位,需求调查或基于地方实践智慧养老发展中还面临的困境难题、遭遇过瓶颈约束等。
另外,根据国内智慧康养的普及技术和经济状况判断分析,智慧康养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及以前都可以归纳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服务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是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成长期;2020年以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的有形市场规模,所以预测2021年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在此时将进入行业爆发期,同时智慧养老也从简单的“助老”向“用老”和“孝老”方向迸发。
当前,国内布局智慧康养的概念口号居多,面对智慧康养的丰富内容、庞大体系,缺乏真正落地的技术和服务平台,通常会表现出“ 三重三轻”现象,即“重建设、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以至于造成市场上的智慧康养产业普遍存在服务标准难以统一,所以必须要形成一套标准化适配能力,通过优选适老产品配备比例、结合线下资源数据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应用场景实用性。
所以创业者如果想在智慧康养产业当中分得一杯羹,那就要提早在智慧养老服务产业进行模式诠释、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战略定位事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