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社保交15年和交30年,退休后差距有多大?差的可不只是养老金,医保待遇也有天壤之别,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第一,医保待遇差别很大。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里国家规定年限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但大多省市的要求是,男性医保累计缴费满30年或者25年,女性累计缴费满25年或者20年。
因此,交够30年的社保,退休后不需要继续缴纳医保费,就能终生享受住院报销和医保卡打钱等医保待遇,并且退休老人年龄越高,报销比例越高,甚至能高达90%左右;而交15年社保是无法享受该待遇的,退休后想要医保待遇不中断,还要每年缴纳城乡居民医保,根据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居民医保缴费标准几乎每年都在上调,但如果放弃缴纳居民医保,一旦因病住院,产生的费用都需要自掏腰包。
第二,养老金水平差距大。
我国养老金遵循长缴多得的原则,那么交15年社保和30年社保,退休后养老金会差两倍吗?这里我们以山西省为例,通过计算来对比二者的差别:
退休老人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计算方式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山西省2020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5392元,假设职工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费,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
那么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5392×(1+0.6)÷2×15×1%=647.04元;缴费30年,基础养老金=5392×(1+0.6)÷2×30×1%=1294.08元,正好是前者的2倍。
另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式为个人账户本息余额÷计发月数,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缴费时间越长,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越多,并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14条规定,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本金越多,利息也越多,所以累计缴费30年的参保人,个人账户积累的本息余额比缴费15年的2倍还多一些,计算下来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多于参保15年的两倍。
第三,养老金上调待遇不同。
我国养老金调整体现长缴多得和多缴多得原则:
长缴多得最直接地体现在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方面,与缴费年限挂钩主要有两种调整方式,一种是所有的缴费年限上涨的金额一样,比如2021年北京市的调整办法,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对于不足整年的月数,每月增加0.25元,另一种是按照缴费年限分段调整,越高的部分涨得越多。比如2021年山东的调整方案,对15年及以下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元;16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3元;26年以上至35年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6元;36年以上至45年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9元;46年以上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2.2元,无论按照哪种方式调整,缴费30年的肯定比15年的涨得多。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还体现在与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方面,通过第二点的计算得知,同等条件下,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水平越高,参考2021年31省市的调整方案,除北京外,其他省市省市都是以本人养老金为基数,按照百分比相乘的方式增加养老金。那么就会出现缴费年限长,养老金水平高的人,涨钱更多;反之,缴费年限短,养老金水平低的人,涨钱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