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每年的8月份,本年度的养老金调整工作已经完美落幕,享受上调待遇的老人就可以按照新的标准领取养老金了,不过除了这类老人之外,其他退休老人和在职职工的工资也会有变化:
第一,最低工资标准上调
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最低工资标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月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全日制工作者;一种是日最低工资标准,针对非全日制劳动的兼职劳动者,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陕西、宁夏、新疆、黑龙江、西藏、江西11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于7月28日,宣布自2021年8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涨到一类地区2280元,二类地区2070元,三类地区1840元。分别上涨了260元、240元、220元。7月29日,浙江发布的通知,自2021年8月1日起,将全省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2280元、2070元、1840元三档,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调整为22元、20元、18元三档。调整后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三档平均增长13.1%。由于最低工资标准是每1年至3年调整一次,所以调整幅度远远大于养老金涨幅。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企业必须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上调工资水平,这部分低收入群体到手的工资将切切实实增加了。
第二,退休新人按照新标准领取养老金
退休老人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式为个人账户本息余额÷计发月数;另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计算方式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由于全省社平工资的公布时间具有滞后性,通常是次年的7月份前后公布,所以2021年上半年退休的新人,只能按照2019年的社平数据计算养老金,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社平工资都在增长,所以退休老人领到手的养老金是低于实际领取水平的,不过在7月左右2020年社平工资公布后,社保机构就会逐步开展养老金差补工作,之前漏发的养老金会一次性补发给你,补差完成后就会按照新标准发放养老金了。由于各省市社保机构办事效率不同,有些地区的退休老人7月份已经完成补差,有些省市可能到8月份,甚至时间还会往后推移。
第三,公积金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增多
多地公积金缴存基数的下限是跟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的,随着最低工资标准上调,部分低收入群体以及一直按照最低基础缴存公积金的企业和个人,将被迫上调公积金缴存额,我国的公积金制度是单位和个人缴纳的费用全部进入职工个人账户,如果职工用公积金贷款买房,账户余额可以用来偿还房贷;如果不买房的,账户余额也是属于职工的个人资产,可以提交无房无证明等等资料,提取公积金账户的余额。所以,公积金是缴存额度越高,对职工越利好。
第四,部分工作者能领到高温补贴
根据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 35℃ 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 33℃ 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领取高温津贴有两个硬性标准,一是温度要达到要求,二是从事露天工作。高温津贴的发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月发放,一种是按天发放。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高温津贴发放的标准和时间跨度也不同,不过从全国范围内来看,8月都是能领取到高温津贴的,劳动者要注意,高温津贴是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不是可发可不发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