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大手拉小手”,共享奶奶或可成为社区养老服务新思路
2021-08-04 14:36  浏览:50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家庭和谐,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虽然目前我国的“一老一小”服务还有一些短板,比如,托育、养老服务专业设施仍显不足,尤其是托育设施缺口较大;比如城乡养老服务差距较大,托育机构中普惠托位较少等;比如服务设施规范化、服务水平标准化进程慢,专业人才短缺等;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现有政策对创新业态和有效经营模式的激励不足等等。这些短板给广大家庭带来顾虑和负担,照料老人和孩子缺乏人手,托付给相关机构又担心成本高、服务参差不齐。但只有尽力补齐短板,才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成都一社区实施的共享奶奶项目,给我们养老和托育服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什么是“共享奶奶”?


就是同一社区的老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们会利用空闲时间帮忙接送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放学,到了假期,她们更是整天在线,给孩子们辅导功课、照顾孩子的起居。


成为“共享奶奶”首先要身心健康、有奉献精神,有空闲时间,同时社区还要对奶奶们进行“上岗”培训。而且这些奶奶都各怀才艺。有的奶奶可以帮孩子们辅导作业,有的可以教孩子们唱歌、画画,没有才艺的奶奶就帮着孩子们做做饭,分工明确。


“共享奶奶”每天至少要服务30-40个小朋友,包括在上学期间接孩子放学,在寒、暑假带孩子到小区的共享小屋或是社区的活动中心进行照看等,是公益性质的互助活动。


“共享奶奶”是为了让社区老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用空闲时间帮忙照顾家长工作繁忙的小朋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满满的爱与陪伴。作为公益互助活动,“共享奶奶”值得其他社区借鉴和推广。




既要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为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大家现在都有一种焦虑心态,好像人口老龄化是洪水猛兽。为了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上到下,一直在探索新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医养结合……每一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都是对老人的关爱。


不可否认,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会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有效应对老龄化,事关百姓福祉。然而,我们还是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辩证看待人口老龄化。


人生从60岁退休以后是黄金10年,无论是人生经历、财富积累,还是资源积累,都有很大潜能,不能简单说余热。因此,发掘、开发老年人资源,让更多有余力的老人发挥余热,是保证老人仍然有作为、有快乐、有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年轻的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庭,他们大都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如果孩子的爷爷奶奶因种种原因不在身边,孩子放学后,就无人看管和辅导作业。社区里的退休老人们,空闲时间比较多,如果整日里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或是一味通过打牌、打麻将来消磨时光,这对他们身心健康也十分不利。


因此,成都一社区发起了共享奶奶项目,以老人和小孩各自的需求为切入点,搭建了“共享奶奶”平台。参与“共享奶奶”的老人大多是子女、儿孙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或孤寡老人,她们能给孩子讲故事、教唱歌、教认字、帮忙接送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在饴孙之乐中,老人们每天过得非常充实。




既要保证老人衣食住行,更要保证精神陪伴


人是群居动物,长久的陪伴缺失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发布的《预防自杀——全球要务》研究报告,中国每10万70岁以上老年人中,就有超过51名左右选择自杀,而世界各国平均数仅为11人左右。


此外,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


共享奶奶项目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鼓励健康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和双职工家庭牵手结对。对老人来说,子女没在身边,她们所缺失的能在照顾陪伴孩子中得到寄托和释放,对他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在“共享奶奶”帮助双职工家庭的同时,这些家庭也用爱回馈着。有的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生活不便,所以在周末以及寒、暑假的空闲时间,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们和父母也会上门帮老人们买菜、做饭,在老人生病时前去探望,周末还会带着老人一起出去游玩。


有了“共享奶奶”们的帮助,双职工家庭不再出现两头难的局面。孩子们的相拥和陪伴,以及年轻父母时常的看望和帮助,也满足了老人的情感需求,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对孩子们而言,可以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促进家庭与家庭的互动,是一种相互陪伴。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为,体现自身的社会存在感,在不与社会脱节的前提下,收获更多的爱与陪伴,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共享奶奶”公益互助活动就是一个很好范例,其运作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参照,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物业+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启发。比如,物业提供场地,健康老人帮助带孩子,孩子的父母做志愿者服务于老人,社区闭环循环,养老和托育,在社区共同发展,互相反哺,同时,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做好安全监管,保证老人和孩子的安全,可谓是多方受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让老人的生活需求被满足的同时,让他们快乐地度过晚年更是我们需要去关心的问题。


如何让养老托幼,与物业,与家政,与大健康有效整合,尚需要实践来验证。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希望老人能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孩子们能有时间奔跑与欢笑,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父母能更安心地工作,而要做到这些,仅靠一个组织或是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发布人:4e1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