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是绝对公平的,流逝的时间会带走每个人的青春,生老病死也是所有人都难以逃脱的宿命。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会看尽人间百态,但自己的身体各项机能也会逐渐衰退,逐渐失去工作乃至生活的能力,进而依靠子女完成最后的旅程。
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子女的赡养压力越来越大,老年人也并不愿意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困难,依然想要靠自己生活。而对于老人赡养问题,尤其是当下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变得愈发明显和重要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养老保险顺势推出,并逐渐普及开来,不仅让当下老年人获得了生活补助,更让现在的年轻人在未来更有保障。
要知道,当下中国新生儿的出生率骤降,再加上不断增强的老龄化趋势,对年轻人老后威胁是十分巨大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8亿人领取了养老金,这个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中。
但是我们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每到养老金发放日子的时候,银行总会排起长长的老年人队伍等待着取钱。要知道,在信息化的时代里,现金使用率已经越来越低了,那么这些老人为什么还是如此坚持来排队取钱呢?而且我国也为老人提供了专门的社保卡,每月的钱都会打在上面,不少地方现在也可以直接用它看病买药。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本身对于钱财的需要。当今社会,一切都与钱产生了联系。虽然我们常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在这个世界是万万不能的,几乎什么也不能做。老人虽然相对而言其他支出较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伴随着各种疾病的发生。不少老人每个月都要喝好几种药,这绝对是他们日常最大的一笔支出,甚至每个月养老金都不够用来买药。
所以一旦养老金到账,他们就会去排队领取。毕竟口袋里有钱,他们才会更加安心和舒适。也有一些老人是拿自己的养老金来补贴家用,比如给孙子孙女等日常买一些东西,帮助孩子缓解贷款的压力等。这一系列需要钱的地方都促使养老金到账的时候,老人们总会迫不及待地前去领取。
二是排队取钱可以缓解自己内心的孤独。当养老金到账后,去银行领取现金的绝不是一两个老人,而是许多老人都会去排队领取。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老人都是独自生活的,虽然有广场舞之类的,但不少老人大多数时间都还是孤独的,尤其是白天的时候,家里也没有孩子的陪伴。在领取养老金的时候,能够遇见许多同龄人,大家有很多共同的话语,从而缓解自己内心的孤独感。所以去银行排队领取养老金也成为了老人们的社交活动。
三是对电子设备的不熟悉,觉得现金更安全,自己拿在手里更踏实。虽说现金使用率越来越低,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扫码支付,但对于老人来说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这既是学习能力上的,同时也是自己内心的拒绝。
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速度自然而然地会变慢,智能手机对于老人而言还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而在心理上,老人们更偏向于将现金放在自己的手中,放在电子设备上,甚至是放在社保卡上,老人们都会觉得不安全,更容易被别人盗走。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养老金一到账就排队去取,将钱安心地放在自己的手中了。
四是不少老年人也有理财的观念,并不是所有老年人对新事物都有排斥感的,不少老年人还是非常热衷于接受和体验新事物的。很多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的掌控非常熟悉。但即使这样,养老金到账后,他们还是会第一时间领取,这是因为以养老金的方式存放在银行,利息太低了。在如今这个理财观念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不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理财,老年人同样如此,大家都渴望能够获得更多的钱财。不过相对而言,老人对于线上操作还是不大熟练,或者说是不放心,从而直接领取现金,利用现金来理财。
但养老金一到账,老人就排队领取的这一做法不论是从银行层面出发,还是从老人层面出发都必须有所改变,其实也没有必要。就银行层面来讲,需要在那一两天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对于本身业务的增长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也不能给予老人更好地体验,甚至会招来抱怨,很多时候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存在。
就老人身体健康而言,银行显然容纳不了那么多老人排队,但长期的排队对于老人的身体确实一个巨大的挑战,给不少老人身体埋下隐患,甚至加重病症或者是爆发病症。
因此对于这种现象的解决方法,个人认为可以分两种。一种是针对接受程度高的老人而言,从科技层面或者说是从电子设备上入手。各大手机供应商、APP供应商都应该尽快上线老年版,以操作简便、页面简洁为主,尽快投入到市场中,从而加速智能手机在老人群体中的普及,也能让老人完全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
而对于接受程度较低,对现金有着执着追求可以安排类似上门服务的做法,而且并不需要集中在一两天,可以告知老人会在一周内完成,让老人安心等待。也不一定要直接上门,可以分小区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银行的人力,还能够获得老人更好地评价。当然了,具体如何处理,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调查和细化,全心全意地为老人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大家也都有老的一天。
养老金一发放,为什么银行门口有很多老人排队?
养老金一到账,老人有必要立马去排队取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