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教育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三胎政策可谓是热热闹闹地开了场。
在经济发展坐上了高速火箭的今天,年均生育率持续走低造成的人口老龄化倾向难免成为了欣欣向荣局面中的不和谐音节。
要想尽可能地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扭转目前可能出现的经济发展劣势,有关部门只能一改前两年的独生子女宣传政策,将“多生多育”推到了舞台中央。
与老一辈所面对的情况不同,如今的适龄青年,虽然成长在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但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也是前者远远不能想象的。
如此重压下,政府提出的“三胎政策”,让社会舆论出现了较强的争论焦点。
为了进一步配合国家的宣传政策,厦大某位教授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建议将生育与资本挂钩,以不生孩子将下调养老金的硬性政策带动人口增长。
此言一出,网友们当即吵开了锅。更有胆大者纷纷调侃,这个建议简直无异于让人们“要饭式生娃”。
不生孩子就下调养老金?厦大教授的建议为什么会被网友调侃
在三胎政策前,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侧重于对“优生优育”的大力支持。在需要经济发展速度的年代,年轻人将注意力放在养娃生育上,这无疑成为了对人才资源与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当经济发展优势渐显,需要适当放慢发展步伐时,留意到人口老龄化的政府又将解决问题的矛头对准了已然在工作中牺牲生活的适龄青年们身上。
如此一来,本就在“007”“996”的内卷竞争中无法呼吸的青年们身上又多了一个无形的重担。
既有房贷车贷重压,又要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与金钱来哺育下一代。勉力支撑到了退休的年纪,下调的养老金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三胎”下的适龄青年,面对的压力属实有些沉重。
也难怪网友们在听闻了厦大教授的建议后纷纷开始了自暴自弃的调侃。
在经济压力持续走高的大环境中,出生在独生子女政策下的90后本就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式的无人帮扶的困境,厦大教授的如此提议,恰恰是将已经处于风口浪尖的前者推向了迷失自我的深渊中。
网友“要饭式生娃”的调侃从何而来?三胎政策下,适龄青年的困境有着很多方面
从三胎政策的推进情况来看,当今适龄青年对政府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方式属实有些不太买账。甚至一些地方,为了号召群众响应三胎政策,不惜推出了种种额外的优惠补偿规定。
然而即使是这样,仍不能让已然成型的政策流畅施行。比起踊跃响应,网友们的调侃更占了多数。
“要饭式生娃”的调侃从何而来?原因还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看。
人才压力“内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
相比于之前的“养儿防老”,如今的家长们更关心的显然变成了自己孩子的未来发展问题。
在逐渐失衡的所谓“起跑线竞争”中,为了让自家孩子有一个理想的未来,不少家长纷纷从孩子的幼儿园时代就开始了教育投资。
兴趣班、私教课……在用金钱打造的光明未来中,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供养一个孩子已经成为了他们所能负荷的极限。
盲目响应三胎政策,等待他们的则真有可能是“要饭式”的供养模式。
养老金下调带来的社会安全感缺失,让适龄青年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一旦将生育与资本挂钩,等待这一代适龄青年的,除去天价抚养费用,更多的还有“老无可依”的尴尬局面。
进入退休年龄后,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都是养老金。在逐渐走高的物价水平下,辛苦攒下的养老金可能仅仅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
再加上几个孩子基本都进入了婚育年龄,张罗婚事所需要的经济支持势必会给本就微薄的养老金以一记重创。
生育与资本一旦挂钩,必然会导致“生娃”与“要饭”这两个矛盾因素的复杂结合。网友“要饭式生娃”的调侃实属无奈。
写在最后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固然严峻,但厦大教授盲目的为了“生”而去“生”的解决方式难免过于幼稚。
需要明白的是,人们哺育下一代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的继承。将神圣的生命轮回与复杂的资本挂钩,无疑是对生命的轻慢与对人口困境的考虑不周。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