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之光】第四期如约上线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黄振东法官的故事吧!
黄振东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律研究室主任,三级高级法官。曾入选深圳政法群英榜,获评深圳市审判业务专家,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一等奖。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厚植为民情怀
用心用情的办案标兵
劳动争议审判是黄振东成为法官后的第一个审判岗位,也是他深耕审判工作,厚植为民情怀的始发站。
深圳经济特区人口流动大,外来务工人员多,劳动争议案件往往人数多、矛盾大,有的背后甚至牵扯到成百上千的劳动者,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用心用情”是黄振东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的基本方法,每次案件涉及到劳动报酬计算时,黄振东都会把薪资表等案件信息一项项的反复核对,助理疑惑他为什么那么“较真”时,黄振东答道“我们算错一点,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生计”,正是这份“较真”让黄振东二十年来在审判岗位上主审的四千多宗案件,无一例被改判或发回重审。
精细才能出精品,在黄振东看来每一宗案件都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全力以赴,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审理伍某某诉龙光公司深圳分公司年终奖纠纷案时,黄振东针对劳动者维权举证难题,从纷繁复杂的案件情节中抽丝剥茧,提出了“三层次”的举证责任分配方法,依法降低了劳动者维权的举证成本,该案判决成为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示范案例,所撰写的案例分析被《人民司法》刊登。
“你愿不愿意用心听,有没有当回事,当事人清楚地很。”黄振东曾对新入职的法官这样谈到,正是凭着这份“把老百姓的事当回事”的司法为民情怀,让黄振东顺利审结了周某明等369人诉深圳市某大型国企补充养老保险劳动争议案、李某波等16人诉某房地产公司房屋延迟交付案等一大批维稳“难案”,信访“骨头案”,成功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信访维稳隐患,多次被评为指导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维稳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一等功。
奋楫创新突破
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锋
毕业后就考入市中级法院的黄振东,见证了深圳法院案件的几何式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司法供需矛盾。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他,深知必须从审理机制入手,改革思维全面提升司法供给能力。
为此,他主动请缨,作为核心骨干成员,全程参与深圳法院民事裁判文书改革和繁简分流改革的论证规划和具体实施工作,创设“门诊式”、“要素式”庭审和“令状式”、“要素式”、“表格式”裁判文书,推动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全口径覆盖、系统性分流、标准化速裁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
推行首年,深圳法院就以16%的法官办结了往年同期50%的案件,改革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办案质效,成为老百姓看得到的实惠。深圳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被评为深圳市民眼中的“百件优秀民生实事”金奖,深圳两级法院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案件繁简分流示范法院,得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黄振东主笔的令状式、要素式简式裁判文书也被最高法院纳入裁判文书样式作为全国法院运用的简化文书标准。
调任研究室(司改办)工作后,黄振东从改革的实施者转变成为改革的规划者和组织者,从台前走向幕后。“我们不是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可能没有机会立功受奖,但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我们对于改什么、怎么改是否心中有数。”黄振东在司改办部署工作时专门这样提到。正是在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坚持下,黄振东先后组织起草了《深圳法院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服务保障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一批改革规划,为深圳法院改革创新服务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思路。
他还积极参与了先行示范区改革综合试点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论证调研,市中级法院提出的四项改革项目被确定为中央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深圳两级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案件繁简分流改革示范法院,深圳法院共有9项改革被评为全国法院司法改革示范案例,2项改革入选全国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推进会经验材料,1项改革入选省法院“微创新”,为广东、深圳法院在全国司法改革中当排头、做示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秉持工匠精神
追求卓越的调研专家
身边的同事常常评价黄振东是调研的三个专家,一是写调研文章的专家,二是转化调研的专家,三是组织调研的专家。作为拥有民商法和普通法双硕士教育背景的法官,黄振东对待每一个案件都如工匠般精雕细琢,每个案件他都会多想一点,结案后也会及时总结疑难点、争议点,“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时间久了一篇文章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黄振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答。
厚积薄发、玉汝于成,一摞摞的办案手札,成为黄振东立足审判实践,开展业务调研的“一手资料”。近年来,他先后主持、主笔了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扩大独任制等重点调研课题3项,省市级重点调研课题13项。黄振东还十分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每次承担重大调研课题后,他都会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门研究课题的配套转化问题。他作为主笔人之一连续两年承担的最高人民法院3项课题均被评为优秀课题,由于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最终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等重大改革项目的理论滥觞。
调入研究室工作后,黄振东每年都会组织两级法院各部门围绕司法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炼二十多个重点课题,引导干警在办案中调研、通过调研提高办案水平。
2017年,黄振东接手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组织工作。2017年全市法院只有一篇论文获得全国奖项,他临危受命,细心部署、科学规划,引导全市法院将调研论文写作重点转向一线法官和法官助理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专家辅导、集中研讨等方式,提高青年法官参与调研的积极性,让善思求索、深入调研在深圳法院蔚然成风。
在他的努力下,全市法院在30、31、32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中获奖等级和人数屡破纪录,第32届获奖23篇,总量跃居全省首位,其中全国15篇一等奖中深圳占了2篇。黄振东主笔的论文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一等奖,市中级法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优秀组织奖,取得深圳法院历史最好成绩。
正是孜孜不倦,不断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让黄振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法官,2016年他入选深圳政法系统“政法群英榜”,所在部门研究室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来源:市中级法院研究室 南方+
编辑:林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