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邻居家的大婶嫁过来之后,张大叔就像枯树逢春,久旱逢甘霖…两个人琴瑟和鸣,幸幸福福,到现在,他俩已经一起走过二十八九年了!
银发伉俪,含情脉脉,幸福美满。
现在他们大概八十岁左右,两个人仍然每天早晚一起散步,一起赶集逛超市,一起洗衣做饭…
人们常说:露水夫妻旧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鸡。露水夫妻跟旧蓑衣一样不长久;那些酒肉朋友也跟五年不生蛋的老母鸡一样,没有利用价值了就被淘汰了。总之,半路夫妻多数不长久,不可靠。
牵手到永远!
纵观身边好多例子,我感觉半路夫妻能不能长久,跟他们结几次婚有关系,但不是主要关系。我认为主要还得看这两个再婚的出发点是什么。
张叔老伴是出车祸走的。记得他老伴比较胖,有点罗锅,走路腰弯得很厉害,整天蓬头垢面的,一点都不利索。他们有两个儿子两个闺女,老太太去世时才五十多岁。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那天是个周末,老太太迈过一条省道,去给她儿子帮忙照看家。因为那天她儿子一家三口进城玩去了。
就在老太太过路口时,没有观察路况,低着头就往前冲。这时从东面驶过一辆大卡车,车速快,老太太走路慢,司机紧急刹车也没有躲过老太太。老太太被撞飞了好几米远,当场没有了生命体征。
因为张叔老伴比较内向,我们邻居好多年,几乎没有说过话,所以跟张叔也不太熟悉,只知道张叔在镇里上班,四个孩子都没有考上学。一家人倒也和和睦睦,安安静静的,就是有点邋遢,张叔也整天胡子拉碴,没有一点精神。
张叔老伴去世后,消沉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带孩子在街上玩,突然发现张叔家门口站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中等身材,微胖,留着齐耳短发,头发一致往后梳着,并用一个黑色发卡把所有头发都拢在一起,纹丝不乱。她身上的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都干净、可体。
我正纳闷,这时张叔从家里拿出两个马扎出来了,看见我,笑容满面地主动打招呼:“看孩子啊”。接着递给那个妇女一个马扎,然后两个人就坐在大门口树荫下聊天,不时地笑声阵阵。
从那以后,张叔家门口天天打扫地干干净净。张叔也精神矍铄了,也注重衣着打扮了,遇见人也非常主动地打招呼,还总是笑呵呵的。周末张叔家比以前更加热闹了。他的儿女们都带着孩子过来陪老人过周末。
暑假过后,张叔的孙子硕硕正好在我的班里。有一次我跟硕硕说:“你家在省道那边,上学路上注意安全!”
硕硕自豪地说:“我奶奶家离学校近,奶奶让我在她家住,每天早上奶奶都给我做好吃的。”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看着硕硕干净的衣服和干净的书包,我明白了:一个家庭里,如果女人足够优秀,她的孩子们以及老公都不能会太差!
硕硕跟他这个奶奶生活了三年,奶奶伺候了他三年。在这三年里,硕硕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哪里有什么叛逆?哪里有什么代沟?
在这之前,张叔也好像跟老婆一样罗锅,这个张婶来了之后,张叔罗锅不治自愈了!因为张婶整天昂首挺胸的,非常有气质…没想到罗锅还会传染?并且还会不治自愈?有意思!
现在张叔跟张婶在一起快三十年了,没听说他们吵过架,更没有听说他们有什么经济纠纷或者矛盾。
据说张婶有一儿一女,跟张叔的孩子们关系也不错。我感觉张叔和张婶两个人应该是再婚家庭的典范!
据张叔聊天时透露:他俩之间没有私心,工资卡就放抽屉里,基本上都是张叔取钱,也放抽屉里,没有了再取。两个人自己在院子里种点青菜,喂几只鸡。平时需要购物,两个人就一起拉着拉杆包,去超市或者集市上买,一边逛,一边说话,非常和睦。
双方孩子都不觊觎老人的那点退休金。尽管他们都没有正式工作,但都凭自己的双手养家糊口。老人也对双方孩子公平对待,比如孩子过生日,考学,结婚生子等等,都发一样的红包。
所以我觉得,两个人要想走在一起,重组家庭,并且幸福地,长久地走下去,就应该学学张叔和张婶:
事先约法三章
夫妻之间坦诚,相互关爱。
两个人结婚,生活在一起,应该真诚、善良,不耍小聪明。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两个人都年过半百,能够走到一起,也是百年姻缘一线牵啊。相互珍惜,相互包容、关爱。只有两个人真心相爱,真心实意地想白头偕老,那就不要有私心杂念!
志同道合,琴瑟和鸣。
分清大家和小家的界限
儿女自有儿女福,把他们养大成人,就要考虑自己的幸福!指望孩子养老,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培养孩子有担当,有责任心,比给他们再多的钱都有意义。
所以,半路夫妻既然成为夫妻,就要以两个人的家为主,不要各怀鬼胎,想着给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大利益。
如果两个人和和睦睦,平平安安的,心情好,身体更好,也是变相地给孩子留下家业了。
对双方孩子一视同仁
两个人结婚后,对双方孩子,公平公正。无论他们生活多么富裕或者多么困难,都不能顾此失彼,特别是在钱上,一定不给不借。重要日子送一样的红包。
过分宠溺孩子,不是疼他,而是害了他!
最长情的爱莫过于陪伴!
日后如何养老,事先约定好,以防后患。
结婚前,给双方儿女规定好:父母还是你们自己的父母,老了,需要照顾了,各自安好各自的老人。当然了,两个人只要生活能自理,绝不会拖累孩子。如果以后双方孩子共同赡养老人更好!
两个人的遗产平均分给每一个孩子。当然两个老人除去生活开支,除去平时打针吃药,再除去人情往来…,估计也剩不了多少家业。家业大的,婚前财产属于个人,婚后财产属于共同财产,双方孩子平均分配。
钱,具有流动性。总是流向勤劳、善良、积极、乐观等等充满正能量的人。如果人计较、贪婪、懒惰、卑鄙…即使钱暂时被他抢了过来,以后也会慢慢流出去的。不是我唯心主义,你可以环视周围有钱人和没钱人,他们的人生走向,你就明白了。
充满正能量的人具有福报,假如不富裕,也是暂时的!
再婚家庭为什么这么多都不幸福?主要还是都各怀鬼胎,都唯恐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想法是人生格局太小了缘故!老人在一起生活,主要目的是安度晚年!过得比自己一个人幸福!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谋求利益,如果那样,结婚不是最佳方法,因为世上没有傻子愿意凭白无故地把钱给你的孩子!
你情我浓,相伴到老!
五十多岁的半路夫妻可以做到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地白头偕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