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养儿防老?
2021-05-04 15:05  浏览:522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到底是养“儿”防老,还是“养儿防老”。




如果是养“儿”防老,那原因很简单。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中,女儿嫁出去都不算自家人,没有继承的权利,自然也就没有赡养的义务。那作为继承了父母全部财产的儿子,自然而然就担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


如果是“养儿防老”,这和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以及现阶段还不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都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传统观念。




“孝道”一直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等例子数不胜数,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此,对子女做这样的要求也就是情理之中的,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就像每个中国人身体里的血液,如此自然的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除了传统的道德影响,中国人执着于养儿防老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除了儿女,老人无所依靠。


老人的赡养简单可以分为两部分,要有钱,要有人。要有生活基本费用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老人逐步丧失了自理能力后,要有可以照顾他,维持他基本生活日常活动的人力支持。


我们先从经济支撑方面来看。


城市老人在这方面会略好一些,他们的退休工资和医保可以让他们在经济上压力小一些,而对于农村老人或者没有退休工资的老人来说,无论是五保户还是最低生活保障,每月的补助够不够挣扎在温饱线上都是个问题。


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五保户的保障标准是农村五保户补助费用不得低于当地农民平均收入的60%。按照较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来计算,五保户每月的生活补助费用是750元,每天生活费25元。


社会能给老人的如此不多,他们除了寄望于子女,他们别无办法。


我们再来看看人力保障方面。


很多老人跟子女怄气的时候会说,我自己去住养老院去。可是想去住养老院现在都是一个奢侈的行为了。


我国现在已经是老龄化人口社会,2018年,中国老龄人口已达到2.49亿,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增至3亿人,现有的公立养老机构根本无法支撑这样的一个老年群体,私立的养老院高昂的费用又足以劝退大部分老年人。


还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可以找保姆来照顾老人,但是看看今年的新闻,保姆虐待老人的新闻屡见报端,谁还放心把自己交到一个陌生的保姆手上?


老人们年轻时为社会贡献,为儿女付出,而老了之后,儿女不想管,社会管不了。所谓养儿防老,不过是老人们辛苦一辈子之后,对晚年生活最卑微的一点期望了。


另外,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趣,并不是中国人喜欢养儿防老,而是在中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就应该是养儿防老。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都在反感养儿防老这样的话题,宣扬“爱是无私的,不应该是功利性的”,“养儿防老就是自私的表现,是把子女做工具”,动辄就是西方社会如何如何,可是为什么只看后半部分?不看看西方社会对于子女的抚育是做到哪一步呢?


在西方社会父母对孩子的抚养责任到18岁为止,而在中国,18岁正是上大学的时候,有几个年轻人可以拍着胸口说我大学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18岁之后没再用过父母一分钱?


既享受中国式家庭福利,又想享受西方式自由意志,天下没这么双重标准的事。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付出,不是只为了换来老年后还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会施舍几分的赡养的,中国父母寄望于养儿防老,只不过是为了生存最基本的一点要求罢了。


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对于养老是缺失的,公立养老院数量少,私立养老院费用高,社区式养老还没有形成气候,除了家庭养老,你还能让老人们怎么办?


中国式的家长们,只要还能生活自理,有能力,不是在帮孩子带娃,就是在帮孩子带娃的路上。


他们大部分有自己的退休工资,兢兢业业为子女燃烧最后一丝能量,到最后所寄望的“养儿防老”,也不是什么无微不至的照料,而是在他们丧失了自理能力的时候,病床前的那一杯水,饭桌前的那一碗汤,仅此而已。


中国人的养儿防老,是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缺失,国民没有安全感的体现。那么请不要在公权力缺席了以后,最应该出现在父母身边的子女,也一并缺席。


作者:日常追星小分队


发布人:b1d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