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湖南益阳某大桥。
曹迎林脱光衣服,越过栏杆,纵身一跃。
生命定格在62岁。
正值寒冬,搜救过程异常困难。
4天后,曹迎林遗体被打捞起来。
没有浮肿,不拉几,双手合十扣在一起。
瘦
他半生孤独,没有子女,妻子是二婚,两人相依为命。
所有生活开销都得靠自己赚。
当清洁工,干杂活,攒大半辈子才攒了17万元。
偶然间,他接触到一家养老机构。
图源:时尚先生杂志
在机构工作人员的游说下,他把所有积蓄砸进去。
原以为能好好安享晚年,不料,被生活狠狠“打”了一拳。
2020年7月,养老机构老板涉嫌非法集资被捕。
就这样,曹迎林投资的钱打水漂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妻子因病入院。
可他连医疗费都交不起。
走投无路,他选择一了百了。
他的死,
像突然爆炸的炸弹,
没留下任何碎片,
却揭开了养老院的“遮羞布”。
一位老人说:
“如果曹迎林的死亡能帮大家的钱追回来,
人们真的感谢他,
但如果追不回来,
他就白死了。”
“遮羞布”背后还有多少个「曹迎林」?
无人知晓,只知“罪魁祸首”直指养老机构。
它看似是老人晚年的“归宿”,实则是“陷阱”。
不可防,更不可控。
2020年夏天,益阳多家养老机构频频暴雷。
据不完全统计,将近6000多名老年人的积蓄一夜清空。
他们大受打击,
轻则内心受到重创,
重则丧命。
丁丽华把毕生积蓄5万元都投到养老院。
当得知这是骗局后,她倒下了。
好在最后被抢救回来,可她说:
“什么都不知道了,跟死了一样。”
图源:时尚先生杂志
蒋建国,是从业30年的物理老师。
今年82岁了。
他自称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唯独对投资把控不住。
2015年,他拿12万投了一个P2P项目,不久后暴雷了。
2017年,他又拿5万在养老机构预定床位。
不料,养老机构也暴雷了。
如此精明的人,最终倒在“骗局”里。
但以上只是骗局的冰山一角,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李有才交了3万元后,机构暴雷。
钱打“水漂”后,她猝死在卫生间。
事后,她儿子发现,存折上仅剩下17.77元。
辛苦劳作一辈子,终于住进养老院。
最后却被养老院扫地出门,无家可归。
而这种“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早在之前,湖南已经发生过多起养老机构“暴雷”事件。
受害人数高达上万人,涉案金额数十亿。
2018年以来,
湖南省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案45起,
涉案金额35亿,
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66人。
骗子凭什么如此猖狂?
事实是,只要套路深,方能以假乱真。
湖南某养老机构。
只要缴费3万元,就会获得一张床位,床位费9折。
缴费11万元,便能得到一张“永久居住证”,床位费7折。
总而言之,缴得越多,优惠力度越大。
图源:极昼工作室
而且每年都有利润分红,到了一定年限,本金会还回。
啥也不干就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可怕的是,
这种“套路”不仅出现在湖南,
各个地方都有。
2018年杭州某养老机构。
打着“免费”的幌子行骗,对象是老年人。
只要办张5元会员卡,即可在机构吃喝玩乐。
只需缴40万元,就能享受每年13.5%收益。
这样看来,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交易”。
如果老人中途出意外,就由子女继承。完全不用担心风险。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投资”。
“炒床位”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个床位10万元,老人可获得10%的高额利息。
如果投资20万元,利息提至15%,依次累加,无上限。
还可以把床位租出去,机构返还租金。
如果老人还不放心,那就上实物。
实地参观,货真价实,环境待遇没得说。
谁能不心动?
更何况,老人防范意识很低,有便宜还不占?
俗话说得好: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下馅饼。
表面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当老人发现,所谓机构不过是假象后,可能会想到维权,但有用吗?
要么被狠狠打击,
要么老板跑路,
人去楼空。
有位老人向机构老板下跪,求他:
“丈夫患癌,能不能把投资的20万拿回来。”
还有一位孤寡老人说:“我想拿回自己的手术钱。”
老板没有任何回应。
老人一气之下,跟老板扭打起来。
最后被老板划伤了手,鲜血直流。
他们哭喊,求助,可没人看见,也没人关注。
每当悲剧发生,众人举起“正义”的旗帜,高喊:还老人以公道。
可人群消散后,又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
“老年人”,从不是被关爱的代名词,而是真正的生存危机。
人未走,已被遗忘。
可能有人会说,如此简单的骗局,为什么老人还上当?
我觉得原因有3点。
1,致命套路。
大多数老人都无法逃过保健品骗局。
从相识到嘘寒问暖,环环相扣。
等老人放下防备心,便是下手的好时机。
“养老机构”骗局也一样。
陈忠勇的子女不在身边,
“养老院”是安度晚年的不二选择。
他和妻子特意去考察好几家养老院,可都不满意。
要么太简陋,
要么环境不好,
久而久之,
这件事就搁浅了。
直到某养老院业务员小黎出现。
当时是2015年。
只要有老年人的地方,就有他。
比如公园、菜市场等场所。
一开始,谁也不理会他。但他没有放弃。
继续软磨硬泡,从唠家常到投其所好。
他说:
“您儿女不在这边,
我就是您儿子、您女儿。”
陈忠勇觉得他比自己孩子好多了。
自己孩子一年回一次家,一个月打一两次电话。
小黎不一样。
他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而且,他时不时提起养老院,陈忠勇也不抗拒了。
陈忠勇还主动跟着他到养老院参观。
养老院的位置远离市区,不符合陈忠勇的设想。
但设想终究敌不过小黎的“诚意”。
有一次,陈忠勇妻子身体出现状况,走不了路。
小黎知道后马上把她送医院,照顾得无微不至。
终于,陈忠勇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
他拿出11万元积蓄,
投资小黎所在的养老院,
孤注一掷,
没有一丝犹豫。
给予老人足够的爱,便是“行骗”的关键所在。
2,供需失衡。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加速上升。
据中国民政部数据显示:
“十四五”期间,
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进入中度老龄化。
2018年益阳市又有一组这样的数据。
大约有12万60岁以上的老人,热衷机构养老。
但合格的养老机构才161家。
很明显,养老需求和社会资源不匹配。
长时间的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骗子的套路变化多端,但每一种都能瞄准老人的“需求”。
正规养老机构无人问津,
“问题”养老机构横行,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这也是当下,亟需全社会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3,子女陪伴的缺失。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老年人为什么要依赖养老机构?
大部分原因都是子女无法陪伴身边。
所以不如去养老院专门有人看护,更让人放心。
纵观一些老人被骗的案例,都有个共同点:
子女不知情。
养老机构一旦暴雷,他们只能认栽,还不敢告诉子女。
怕被骂,不被理解,给子女添麻烦。
无奈又心疼。
他们只想花钱买晚年安稳,不曾想,却是一场骗局。
到头来,骗子赚得盆满钵满,老人两手空空。
钱和晚年生活都没了,甚至还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而骗子还在“作恶”,屡试不爽。
可比起谴责骗子的没人性,我们更要思考的是:
如何防止“悲剧”重演?
生而为人,谁都想被理解和看见。
于老人,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
子女成家立业,要生活要事业。
徒留父母在家,奈何他们的记忆越来越模糊,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总以为,只要给够钱,一切都不是问题。
殊不知,钱只是衍生品,关心才是必需品。
所以我想给大家几个建议。
1,尽可能多点陪伴,按时和父母打电话,聊聊天。
2,加强父母的防骗意识,多科普下防骗常见手段。
3,引导父母凡事多征询子女的意见,给他们多点耐心。
4,密切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
我们固然痛恨骗子没有人性,但愤怒没有意义。
一如曹迎林选择投江,
他用性命激起最后一点点水花,
就是为了警示世人。
如果我们还不重视,将发生更多悲剧。
有句话说:
“这个世界,
曾经是他们的。
他们要去的地方,
也将是我们要去的。”
现在的他们,也是未来的我们。
作为子女,要多给予父母关怀,看见和理解他们。
最后,大家一起分享,提醒更多人,警惕养老机构骗局,严惩行骗之人。
更希望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落到实处!
作者: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