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在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蒋建峰正在向退役军人详细介绍“荣军卡”办理条件、使用范围,面对退役军人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他没有太多思考,便流畅地给出了答案。
蒋建峰是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从一名海军战士,到一名社区工作者,再到服务一方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蒋建峰数年如一日地认真工作。在街道居民眼中,他是帮忙排忧解难的“好站长”。在街道退役军人眼里,他是满怀关心的“好战友”。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蒋建峰,自幼便对军营情有独钟, 1998年,18岁的蒋建峰从江苏宜兴入伍,圆了儿时的军旅梦。在北部战区海军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参加过2009年国庆大阅兵、中俄联演等重大保障任务,日常保障大项任务不下百余次,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2013年12月,蒋建峰离开心爱的军营,退出现役。
15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蒋建峰一丝不苟的责任心,退役后,蒋建峰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干好社区工作。与蒋建峰共事的同事总说,他总是在工作中处处留心、事事用心、服务贴心。正是因为这份责任心,蒋建峰多次被市南区 “嘉奖”、被青岛市表彰为“上合组织青岛市峰会保障工作先进个人”。
2019年,蒋建峰听说街道要建退役军人服务站,他主动请缨,参与筹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他说,他想为社区里的退役军人建起军人之家,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
从筹划到落实具体工作,蒋建峰一直为退役军人服务站奔前走后。在他与同事的积极推进下,香港中路街道扎实有效推进退役军人事务,有序开展精准信息采集、退役士兵保险接续、光荣牌发放等工作,对辖区内退役军人进行了全方位摸底排查。截止目前,香港中路街道目前共有各类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4000余人,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辖区内退役军人不漏一人,不少一户。
为最可爱的人服务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是蒋建峰的切身感受。2019年在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干休所,87岁的一级战斗英雄高翔,看着门楣上新挂的“光荣之家”牌匾,老英雄紧紧握住蒋建峰的手激动地说:“走下战场54年了,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忘记我。”
为营造社区良性和谐互动,蒋建峰还主动联系天使温情敬老团定期举办“老兵生日会”、与云霄路干休九所、南京路干休三所、海军九七一医院开展“重返军营”等主题活动,在徐州路2号成立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为老兵服务为核心,构建3公里居家养老服务退役老兵生活圈,设立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康复中心、便民驿站、阅读、绘画、手工活动为主的休闲区,实现社区内居家老兵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蒋建峰一直觉得,“军人就是要迎难而上,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疫情就是命令”的召唤下,蒋建峰以一名曾经老兵、现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身份,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居民院落、宾馆酒店、农贸市场,一处一处走访,一次一次摸排,登记相关人员信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要把事情做好做实做到位的责任心。
自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起,蒋建峰时刻把退役军人揣在心里,用心与退役军人交朋友,用心听取退役军人的诉求,用心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困难。退役军人高某某2018年查出肝癌晚期,蒋建峰知道后,第一时间前往探望,并详细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和困难,并组织街道、社区服务站人员每月陪同高某某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和治疗,直到老人离世。
蒋建峰说:“做人要像蜡烛一样,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扎根社区的几年里,蒋建峰是维持社区正常运转的其中一条“生命线”,是退役军人眼中的“万能胶”。在蒋建峰看来,通过自己的工作看着退役军人的幸福感提升了,社区的发展建设和谐了,这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和鼓励。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来永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