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山区张格庄镇院口村幸福院的党建长廊上,老人们三三两两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围着印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八个大字的党建刊板,边走边看边学党的基本知识,饱经沧桑的脸庞洋溢着暖暖的笑容。
“以前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吃饭糊弄糊弄就得了。现在有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80多岁的老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读书看报,下棋打牌,还有免费的营养午餐,我们的日子天天就像过年一样!”说起村里的幸福院,院口村84岁的孙兰英竖起大拇指。
院口村党支部书记孙茂壮介绍说,“我们村一共178户,483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空巢高龄老人长期独居、精神孤独等问题突出。近年来,有了镇党委的牵线搭桥,引入社会资本资助,投入60万元将村内闲置老磨坊高标准打造成如今的幸福院,村里的老人从此养老‘离家不离村’,晚年生活有保障了,儿女也可以安心在外打拼了”。
以院口村幸福院为样板,镇党委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农村幸福院建设工程”,继续拓展幸福院打造成果,为农村老年人打造环境温馨、设施完善的幸福乐园,让农村老人幸福养老遍地开花。
在幸福院的建设和维护方面,镇党委先后组织召开12次项目对接会,引入社会资本资助,协调争取资金118万元,坚持“中心位置、出行方便”的原则精心选址,将老磨坊、老学校等集体闲置房屋整修改造,累计改造房屋50余间1000余平米,高标准配置规范化厨房、餐厅、日间休息室、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完善制度和基础设施配置,建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功能区设置、统一物资采购、统一人员架构的“四统一”制度,保证有床、有桌椅、有饭菜、有文体活动设施“四有”,在制度和硬件上保障老人需求和服务质量。
硬件设施到位了,后期运营怎么办?镇党委坚持长远谋划、持续发展,引导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反哺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构建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发展格局。去年以来,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各村可集中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通过流转老年人的闲置土地,让老年人‘不出工只出地’,实现‘荒地有人管,年年有收益’,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从合作社集体分红中设立幸福院发展基金,对乡村幸福院的发展予以扶持,对幸福院的就餐环境、休息环境和娱乐场所等进行改善,后续有望实现农村养老自给自足。
借助“融合式党建”这张网,幸福院的服务方式也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依托村内党建文化广场和老年人活动室等场所,定期由村广场舞队等文艺团队带领老人开展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推行党员“三承诺”和“双联双诺”,由党员先锋服务队采用“一对一”帮扶方式,为幸福院的老人提供义诊、义剪、养老健康知识咨询等便民服务。整合党员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养老社会组织等工作力量,组建养老服务联盟,构建“党建+便民服务”养老服务新平台,畅通“线上+线下”渠道,线上发布幸福院老年人生活需求,由党员志愿者认领承诺,线下上门践诺并公开完成情况。通过推行“融合党建”模式,多措并举提升了老人们的“幸福指数”。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张格庄镇目前共成立院口、杜家崖、黑石、上官老沟、台上、黄连墅、车家等7家幸福院,拥有了这一良好开端,镇党委将继续以党建抓经济、惠民生、促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在全镇营造“党建引领,幸福养老”的浓厚氛围,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从春龙 通讯员 王秀妍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