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在我们当地也存在,前些年办了一部分。纯农民一次性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费,或者先补缴几年的,之后按年缴费,缴足15年,满60岁后按月领取一定的养老金。一次性缴费数额,根据年龄段,从开始的5、6万,一直到后期的10多万,后来就停止不再办了。
严格说起来,这样办有违政策规定之嫌。为什么这样说,有的地方又为什么要这样办呢?农村户口的人办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什么利弊呢?
1、农村户口的务农村民、或自由职业者,办理城镇养老保险缴费,需要出具在集体或民营企业工作的工资表复印件和企业证明,实际上这等于是在为企业职工补办养老保险。但也有的找企业出示虚假证明蒙混过关,反正个人自己缴费,企业并没有责任。事实上已经有不少补缴费的村民,按月领到了城镇居民养老金。第一年大约每月600~700元,之后每年随企业职工养老金增长而增加,每年增加几十元。这个待遇已经比农民的基础养老金高多了。
2、只所以会放宽政策、开这个口子,据说是借鉴外地经验,鼓励民营企业职工参加或补办养老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其正面的积极意义。当然,也不排除存在利用民间家庭富裕资金补充地方养老基金暂时不足的考量。因为当时养老基金还属于地方自筹,后来逐步上划各级统筹,这个临时应急措施也就被叫停了。
3、农村户口居民办理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利的方面是:满60岁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比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高。目前当地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不足150元,而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费、或按年按月缴费的,月养老金都在700元左右。虽然两者每年都有增长,但显然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要比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增长幅度要大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来有望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和异地结转,到那时会更加便捷、更有保障。
不利的方面:一是不再享受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和与农民挂钩的各项补贴,如农民的高龄补贴等。二是不再享受农民的医疗保险及缴费补贴,而是按城镇(企业)职工标准缴纳医保费,并享受医保待遇。从目前情况看,还没有其他方面的区别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