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敬梅编辑刘怀英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邻里和睦也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传统美德。
公益星期六、一个人的剧场、互帮互助的“义仓”小站……为弘扬友善正能量,一直以来,利州区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通过公益创投项目,让居民群众拉近了邻里关系,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不断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社区治理如何拉近邻里关系?公益创投项目如何突出社区特色、凝聚社区居民?近日,记者走进利州区社区试点单位一探究竟。
体育场社区
公益星期六便民服务暖人心
“每次便民服务活动都少不了理发和磨菜刀的服务,‘家门口的理发店’是居民对我们最亲切的称呼,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消失在人们视野的磨刀技术也再次呈现在居民面前……”采访中,广元市七七五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张东告诉记者。
在南河街道体育场社区,敬老理发、健康义诊、口腔检查、视力检测、爱心磨刀、家电维修……“公益星期六”项目的活动让人眼前一亮。
张东说,活动中,家电维修、清洗服务和义诊服务也受到了不少居民的欢迎。家里的小家电不能正常使用了,拿下来给师傅一看,问题迎刃而解。天气炎热,在家门口测量一下血压,咨询一下身体的小问题,社区服务就是这么便利。
为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品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南河体育场社区现已打造“公益星期六·便民服务日”品牌项目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关爱,体验到更多的社区便民服务。
石马坝社区
一个观众的剧场关爱老弱群体
南河街道石马坝社区居民杜淑霞老人常年卧病在床,她的儿女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回家看望老人,这让她倍感孤独。
前些日子,社区志愿者们来到杜淑霞老人的家里,为老人献上了欢快的舞蹈。在表演舞蹈的同时,志愿者们还为老人按摩、谈心,并送上爱心物资,让老人不再感受到孤独。
针对社区残疾、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缺少关怀的需求,南河街道石马坝社区通过动员社区志愿者,以文艺服务和支持陪伴的形式开展一个人的剧场活动,缓解老人的孤独寂寞,促进老人与社会的联结,推动邻里互助及养老发展。
由于年事渐高,有些生活小事做起来有些吃力和困难,考虑到社区特殊类老年人的各种生活需求,社区志愿者还经常到老人家中,亲切地为他们梳头、剪指甲、打扫卫生等,让老人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
“我腿脚残疾不方便出门,有志愿者上门为我做健康检测,打扫卫生,给我带来快乐,我感到很安心……”采访中,身患一级肢体残疾的杨文敏告诉记者。
芸香社区
“义仓”小站拉近邻里关系
近日,雪峰街道芸香社区举办的“邻里情,社区和”活动中,“义仓”小站活动尤为吸引社区居民。
当天鸣锣开市后,居民们纷纷到互助摊位、居民义友摊位、爱心商家等不同的摊位挑选商品,多个摊位包罗了各式各样的小商品、闲置品,市集结束后摊主们将部分所得换成小额物资补充到“义仓”小站,以用于支持社区的困难家庭,这是居民互助的智慧。
本次活动共带动300余名居民参与,15位摊主及商家、5个组织的70余名志愿者参与,招募了23户爱心家庭,为“义仓”募集了价值约600元的爱心物资。
“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但提升了社区发展与居民的参与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感受到和谐、友好、互助的社区氛围,更在居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互助的种子。以服务行动拉近了邻里心,浓郁了社区情。”芸香社区党委副书记邓倩如是说。
本文来源: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