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了年纪之后,总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光。也会记起自己曾经奋斗的日子,那些点点滴滴对自己来说非常珍贵。老人都是从艰苦岁月走过来的,他们更珍惜眼前的生活。很多老人年轻的时候不舍得吃喝,他们会给自己攒一笔养老钱。
一些有钱的老人,他们在自己即将离世的时候,会提前安排好财产分配问题。可是这个安排并不并不容易,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如果分配不好,很容易导致亲情破裂,甚至子女之间会因为财产大打出手。湖南襄阳的一位老人,却隐瞒了自己的财产情况。
这位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在银行存了65万元。但是还没等到他花的时候,他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后,子女们并不知道他有这笔存款。直到有一天,银行发现了老人去世的事实。
银行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马想办法联系了老人的子女。工作人员如实告知老人的子女老人遗留了一笔钱,本金加利息共计83万元。他的子女得知情况后,也第一时间赶到了银行。当子女们齐聚银行的时候,他们都表示不知道自己的母亲竟有这么多的存款。而且自己的母亲去世好几年了,在去世之前也从未听她提起过。
这位老人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财产,难道是因为自己年纪大,健忘了吗?还是因为害怕因为财产分配问题大打出手,如果因为这些钱导致兄弟姐妹之间反目,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老人的做法也是很明智的。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钱发生矛盾,特别是面对父母财产问题,兄弟姐妹之间大打出手的也不在少数。很多有钱人家的子女,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了做人的底线,他们会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翻脸,甚至会因此伤害自己的手足。王奶奶的孩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王奶奶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他们两口子没有什么本事,却非常的勤劳。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包了很多地种蔬菜。蔬菜收货后,他们也不舍得卖给菜贩子。为了多赚一些钱,他们都是起早贪黑的去集市上卖。
等到自己年纪大的时候,王奶奶和老伴手里有不少的积蓄。本来他两口子打算着,他把这些钱分给三个儿子。分配的方式他们也想好了,那就是所有的钱平均分成三份。这样也非常公平,不至于厚此薄彼。
于是王奶奶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跟他们说了财产分配的问题。但这让自己的小儿子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的母亲非常偏心。他给出的理由是父母帮大哥二哥带了孩子,却没有帮自己带。就冲这一点,他觉得自己应该多分钱。
对于小儿子的话,老奶奶听到后非常生气。她骂自己的儿子是白眼狼,并且告诉小儿子从小自己对小儿子最好,也最疼他。小儿子听了王奶奶的话非常的不服气,他有些气急败坏。说自己坚决不同意这个分配意见,并且和大儿子、二儿子产生了冲突。
三个儿子你一句我一句,一会就吵了起来。并且他们越吵越激烈,小儿子还把二儿子打伤了。看到儿子们这个样子,王奶奶感到非常心寒。她也非常后悔,并且表示钱不会再分了,这些钱留着自己和老伴养老。
听到王奶奶的话,三个儿子面面相觑。他们这样争来争去,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还让自己的父母寒了心,并且兄弟之间原本其乐融融的感情也有了隔阂,真是得不偿失。
那么多子女家庭,父母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财产呢
1、 这笔钱用来补充自己的养老生活
很多老人之所以手里有一笔钱,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省吃俭用,他们攒这些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勤俭了大半辈子,很多老人不舍得吃喝。但老人们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想,这笔钱本来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由自己享受也是理所应当。
老人退休后,可以用这笔钱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自己没事的时候,可以出去旅游或者学习,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自己的子女有带孩子的需求,老人可以拿出一小部分钱补贴小家庭。这样的老人,他们的幸福指数更高。
2、不要过的把自己的财产都给子女
有句话叫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放在父母身上非常的贴切。到了孩子年纪大了之后,老人也会心心念念的想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养老钱不舍得花,因为他们想补贴自己的孩子。可是老人的这些思维,会助长自己的孩子懒惰的习惯和依赖心。如果父母想孩子更好的孝顺自己,一定不要把所有的财产提前都给孩子。
总结:
父母之爱子,无不为其计之深远,说的就是教育的意义。对孩子来说,终生的财富是良好的品质和正常的三观,而不是金钱。父母与其把钱留给孩子,不如提前教会孩子奋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有钱人家的父母,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千万不要因为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们伤了和气。